有的小孩夏天睡草席後皮膚瘙癢出紅點;有的嬰兒喝牛奶會嘔吐、腹瀉;有些孩子到公園玩耍後出現了噴嚏流涕和皮膚風團;有些嚴重者還會出現哮喘等威脅生命的急症。出現上述症狀的年齡大小不一,但都可歸類於過敏性疾患。近年來,過敏病急劇增加,已成為現代流行病,而且成為現代小兒醫學的尖端課題。
什麼是嬰兒過敏呢?
嬰兒過敏是指外界物質中的某些組成成分作為抗原進入嬰兒體內,誘導機體產生免疫應答而發生的一種變態反應性疾病。這種炎症反應會因受到各種誘發因素的刺激造成臨床上的過敏症狀,當炎症反應發生在支氣管時稱之為氣喘病,發生於鼻腔時稱之為過敏性鼻炎,發生於眼結膜時稱之為過敏性結膜炎,發生於胃腸時稱之為過敏性胃腸炎,發生於皮膚時稱之為異位性皮膚炎。過敏病的炎症反應之所以能夠長期持續存在於病患的肺部、鼻腔、眼結膜、胃腸道、皮膚,與其嗜酸性白細胞及淋巴細胞的局部浸潤和病人對過敏炎症反應的緩解能力異常有密切關系。
日常生活中有很多致敏因素,如冷空氣,冰凍飲料,二手煙,粉塵,動物皮毛等等,醫學上稱為過敏原。目前測定的常見過敏原有400余種,大致可分為以下幾大類:
a.食品類(麥谷、魚蝦、禽畜肉、水果)
b.吸入類(花粉、霉菌、螨蟲)
c.添加劑類(防腐劑、調味劑)
d.接觸類(殺蟲劑、油漆、金屬、染料)
另外過敏與季節也有關系,例如春、秋季使人過敏的物質較多,如:春天的螨蟲、花粉、花絮,秋季的冷風和干燥等,在這些季節發生的過敏也較多。各種過敏原進入體內引起機體應激的變態反應,就會出現一系列症狀如皮疹、水腫、嘔吐腹瀉、發熱、喘咳等。
當過敏性炎症反應發生時,如果沒有得到及時的治療,會造成各個異常遺傳的器官組織代償功能失調。積累到一定程度時,對組織器官的破壞將加速進行,導致肌纖維母細胞增生、膠原纖維合成增加等組織纖維化,最終形成病兒器官組織不可逆的損害,尤其是肺部纖維化損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在極端情況下,過敏幾乎涉及所有器官,並發展成為過敏性休克,導致血壓下降、極度呼吸困難,直至威脅生命。
總之,過敏是一種嚴重危害兒童健康的慢性疾病,不論是胃腸症狀(6個月內高發)、濕疹(1~3歲高發)、氣喘(3歲以後高發),還是過敏性鼻炎(7~15歲以後高發),都應積極預防,早期診斷,早期治療。
食物過敏的實際發生率比一般人自我覺察到的要少得多。許多調查顯示,大約20%的人認為他們自己有食物過敏,但絕大多數主觀的自我診斷並不能被科學地證實。專家用嚴格統一的診斷標准得出一個更為精確的估計,發現只有1-2%的個體真正有食物過敏。
嬰兒的免疫系統對外來抗原是否發生反應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其“過敏性家族史” 。國外專家在牛奶蛋白質過敏的預測研究中發現,嬰兒對牛奶過敏的發生率,在父母均沒有過敏史時達到12%,父母一方有過敏史時為20%-32%,如果父母雙方都有過敏史時,嬰兒過敏的發生率高達43%,當父母雙方有同樣對牛奶蛋白質過敏的症狀時,則將可高達72%。
同時,大約有1%~2%的嬰兒致敏是由於懷孕期有某些小分子食物抗原進入胎兒血中使胎兒免疫系統提前反應致敏,生後接觸到同樣物質便出現過敏的症狀。通過母乳分泌的食物抗原也會使嬰兒致敏,如母乳中可能含有微量未被消化或部分消化的牛奶蛋白、雞蛋白、花生蛋白、麥谷蛋白微粒,有過敏傾向的嬰兒攝入此種母乳就會出現過敏症狀。
嬰兒食物致敏最常見的原因是在嬰兒期過早(4-6月之前)地喂以含蛋白質較高的輔食(牛奶、雞蛋、麥谷類等),因此時腸黏膜屏障尚未發育完善且小嬰兒對輔食的消化吸收功能有限,容易發生小分子食物蛋白通過腸黏膜屏障進入嬰兒血中引發過敏。因此,應在嬰兒滿6個月以後再添加輔食,特別是在有過敏家族史的嬰幼兒,添加輔食更要小心。
對這些有過敏家族史的嬰兒,其喂養應采取預防過敏措施:
a.哺乳期母親早期應避免食用牛奶、雞蛋、花生等食物(但應補充鈣劑);嬰兒單純母乳喂養應持續至少6個月;
b.斷奶及接受配方奶的嬰兒在12個月以前不應喂以純牛奶或大豆蛋白配方奶‚ 有可能時應給予部分水解蛋白配方飲食;
c.嬰兒6個月以前不應喂固體食物,12個月以前不應喂鮮牛奶或普通奶粉,至少24個月以後才可開始試喂全蛋、花生制品與魚類。
寶寶每次情緒波動很大的時候
剛請完產假的媽媽們一上班不一不是努力工作的,這不僅是為了自己事
概 述 寶寶去年在上幼兒園中班,結果
不長牙齒是缺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