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時多伴有發熱,當體溫在38.5℃以下時,一般不需特殊處理(當然有高熱驚厥病史的患兒除外)。家長和醫護人員,應注意觀察體溫變化及發熱規律,使患兒多飲水,不需捂蓋太厚、太嚴,以防影響散熱過程;保持室內空氣流通,但不要使患兒受涼。當體溫38.5℃以上時,可根據患兒的情況,采取下列措施。
(1)物理降溫:患兒發熱時一般先采用物理降溫,如頭部冷敷、冰枕等通過傳導散熱;或30%酒精擦浴(若為75%酒精時,兌上一半左右的溫水)頸部、腋下、腹股溝、手、足心等處2~4分鐘,隨酒精的揮發帶走熱量(注意不可直接用75%酒精擦浴,因小兒體表毛細血管豐富,易於吸收,濃度過高後,易引起酒精中毒);或用冷鹽水灌腸,生理鹽水溫度在20℃左右,嬰兒約需100~300ml,兒童約需300~500ml,按普通灌腸法進行;或清熱解毒中藥(銀花、連翹、黃芩、柴胡等)熬汁後,根據年齡每次取30~60ml ,保留灌腸,日2次。
(2)藥物降溫:遵醫囑使用。由於嬰幼兒發熱後,易煩躁或有高熱驚厥,首選復方魯米那(又名阿魯片,內含阿斯匹林及魯米那),本藥既退熱又有鎮靜作用。用法:6個月嬰兒:1/2片/次;1歲:1片/次;2歲:1 5片/次;3~5歲服 2片。此外,小兒常用的退熱藥還有:萘普生,安瑞克,一滴清,撲熱息痛及退熱栓劑等可供選用。
(3)針刺合谷、曲池等穴位。
(4)中藥退熱:口服紫雪散,每次0.5g,每日2~ 3次;或羚羊角(有清熱解毒、平肝熄風作用),1歲左右0.2~0.3g,水煎頻服;另外還可用柴胡注射液,每次1~2ml,肌注。
注意:由於小兒神經系統發育不完善,體溫中樞調節功能差,所以,要嚴格掌握口服退熱藥的劑量,以免因用量過大,汗出過多而引起虛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