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親寶網
親寶網
 親寶網 >> 0到1歲 >> 嬰兒心理 >> 孩子和母親心意相通
0到1歲飲食0到1歲護理0到1歲疾病0到1歲發育0到1歲知識嬰兒心理0到1歲問答0到1歲互動

孩子和母親心意相通

人從出生那一瞬間開始,最渴望的便是心靈上的安定。5個月左右的嬰兒所處的狀態可分為生理和心理上的“愉快”“不愉快”的感覺。

這是大腦中的舊皮層所控制的本能——感覺“愉快”“不愉快”的中樞發揮了作用,最容易理解的例子便是孩子感到尿布濕透之後會哭泣。當孩子捕捉到生理上的不愉快,便向哭泣中樞下達了命令。

無論室內多麼溫暖,孩子若光著身子還是會哭出聲來。這並不是由於冷而產生生理上的不快感,而是光著身子會讓孩子感到不安,從而產生了心理上的不快感。

這時候,母親的擁抱會讓孩子立刻停止哭泣,這也正說明了這一點——孩子安心了,不快感也就消除了。

正由於嬰兒無法做任何事,才渴望“心靈的安定”,這種渴望比大人更強。關注孩子的心理狀態,並為了給予其心的安定而努力,這才稱得上是“育兒”。怎麼樣才能培養孩子心的安定呢?以下將介紹幾個要點:

·將孩子抱在左邊——有這種說法,當孩子的頭靠在母親的左胸,聽著母親的心跳會讓孩子感到安心,因為孩子在母親肚子裡時,是聽著母親的心跳長大的。美國《科學》雜志曾刊載過相關文章,說明了這種做法的效用,日本醫大的故室岡教授也驗證了這一點——嬰兒聽著母親的心跳便會平靜下來。但是,這種做法在孩子出生1個月左右後才適用。

·低聲比高聲更能讓孩子平靜——與將孩子抱在左邊的作用一樣,和心跳的聲音一樣的低聲能讓孩子平靜。孩子若哭泣,母親便不知所措大聲安撫,這會讓孩子更感到不安。在什麼條件下能讓孩子睡覺的試驗中發現,低長的“噓——”聲最為有效。

·孩子喜歡“咕咚”的節奏——還在肚子裡的孩子是浮在媽媽羊水裡的。隨著母親的走動,肚子裡的孩子像《桃太郎》故事中的大桃子一樣咕咚咕咚地緩慢移動,所以孩子非常喜歡這種緩慢的節奏。當孩子哭泣時,很多母親一邊哄一邊快速地搖晃孩子,這不僅不能使孩子安靜下來,反而會嚇壞孩子。國外有些育兒書籍中認為,要讓孩子平靜下來,每分鐘搖晃60次的節奏最為適宜。這就是“咕咚”的節奏。

聽說女藝人松村英子女士在有了孩子後,被孩子敏銳的感受力所感動。她說,當她心情舒暢時,孩子也不吵不鬧;相反,沒什麼特殊原因孩子卻不停地哭鬧時,多是自己感到疲勞的時候。是什麼讓松村英子女士可以抓住孩子的心呢,是她在對待孩子的時候,記住了孩子父親的話,孩子父親是一名精神科醫生,他說:“嬰兒也是有人格的。”

如松村女士所注意到的那樣,父母,尤其是母親的心情會直接傳遞給孩子,令父母恐懼的事物直到很久之後都會令孩子恐懼,孩子與父母的好惡相似便是其中一例。母親感到焦慮緊張的時候抱著孩子,孩子能立刻察覺然後哭泣;相反,倘若母親寬容地對待孩子,孩子也會很快平靜下來。

母親的精神狀態對孩子的自主神經功能有影響。嬰兒時期,孩子的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雖能勉強取得平衡,但自主神經仍處於不穩定的狀態。一旦孩子生病,身體狀態變差,這種平衡便會立刻被打破。孩子3個月之前常見的腸絞痛,即孩子喝過母乳後產生的腹痛,其原因便在於自主神經的平衡被破壞。

嬰兒的自主神經平衡被打破時,母親應該首先回想自己的精神狀態是否出現了問題。母親感到不安、焦慮和疲勞時,孩子的自主神經便會難以取得平衡,與母親的狀態相應地,孩子會感到強烈不安,甚至發熱。其中也有體質遺傳、食物過敏等情況,但無論怎樣都請相信自主神經失調是孩子出現症狀的原因。

現在,年輕的母親們對很多事情都表現得神經質,變得容易擔心。這是由於我們生活在信息化的社會裡,被片面的或過多的信息所愚弄,從而喪失了自己的判斷。

但是,為了讓孩子的心安定和幸福,首先應該努力安定母親的心。

最近,在美國引起人們反省的是年輕夫妻的高離婚率。過去10年左右的時間裡誕生了250萬對夫妻,其中120萬對夫妻最終離婚。約半數夫妻選擇分開,這樣的現實狀況中,精神上最痛苦的是孩子們。

有人認為在不和睦的家庭中長大的孩子更為不幸,但對孩子來說,和與自己骨肉相連的父母在一起才是最大的幸福。

父親的意義,與其說是直接影響孩子,不如說是將母親的安心感傳遞給孩子,對構築孩子安定的精神狀態作出貢獻。

母親抱著孩子時心靈的安定,對孩子的將來起著無可替代的決定性作用。因此,父母應該盡量多交流,履行好合力教育孩子的義務。

嬰兒心理
淋巴結嚴重嗎?

淋巴結嚴重嗎?

孩子喊痛 生長痛怎麼回事?

  最近,孩子總是抱怨腿疼,這很可能是生長

皮膚的問題

皮膚的問題

指甲有白斑

指甲有白斑

Copyright © 親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