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交往能力是一種綜合能力,也是一種實際操作能力。包括合作、分享 、移情、謙讓、遵守規則等幾方面。它對幼兒學習能力,適應新環境的能力及長大成人後社會適應能力具有相當重要的影響,早期交往能力差的兒童成年後,其社會適應能力和學習能力都較差;相反,交往能力強的兒童其社會適應能力也較強,學習成績也相對較好。個人的社會交往能力相應的心理素質在早期已定雛形,所以,我們應該盡早培養幼兒的社會交往能力。
從目前幼兒的社會交往情況分析來看,影響幼兒社會交往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 家庭是幼兒的第一所學校,家庭成員對幼兒社會交往起著至關重要的影響。
首先,應為幼兒創造交往的條件,盡量適時送孩子進幼兒園。但是要養成幼兒良好的交往能力,只靠幼兒園是不行的,家長作為孩子的第一位老司,是不下課的老師,應身體力行,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一些父母由於工作忙,忽視了與孩子的交流溝通。試想,連父母都疏於孩子交流,孩子是何其可憐?!有的父母是用過分的“愛”限制了孩子的交往空間。一位母親說,很少帶孩子去公共場所,是因為怕空氣污染會讓孩子生病,怕不小心在購物時弄丟了孩子,怕這怕那,如此這般,孩子如籠中之鳥,哪有機會認識社會,與人交往呢?
二 居住環境限制了幼兒的交往空間
以前大多是居住平房,孩子們可以跑來串去,接觸的機會很多,交往的空間很寬廣。而現今的獨生子女太孤單,鋼筋水泥、高樓深院仿佛給他們構築了一個個小籠子,裡面的出不來,外面的進不去,父母平時下班回家防盜門一關,誰也不來,自己也不去別家。很少有父母放心孩子獨自去戶外找同伴游戲。總是父母忙自己的,讓孩子守著一堆玩具自己玩,一台游戲機自己打,一堆圖書自己看,而不與任何人交流。對此,父母也要創造一個孩子與他人交往的條件和環境。要在日常生活中多讓孩子招待客人,節假日時多帶孩子出去走走,或者是把孩子的小伙伴請進家門,熱情相待。還可以和朋友、親戚、鄰居商量好,帶孩子互相串門。增加孩子接觸社會,與人游戲的機會。只有與小朋友一起活動,通過自己的實踐才能建立良好的伙伴關系,讓孩子在一次次的交往中得到鍛煉,樂於與人交往。孩子是成人的一面鏡子,孩子的很多行為都是模仿自成人,家長要清楚孩子們在一起不可避免地會產生摩擦、爭吵,爭吵是因為他們已產生自我意識,開始突出自己的緣故。正是在和伙伴爭吵的過程中才有可能掌握與人相處的行為方式,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他們會意識到,要想和別人友好相處,不能只考慮自己的需要,還應該考慮別人的需要。家長切不可把孩子間的一些爭執、沖突等同於成人之間的矛盾,切忌以“不吃虧”教育孩子,甚至強行干涉孩子,不讓他們碰面交往。當孩子之間產生爭吵時,家長首先不要大驚小怪,而是要讓孩子在爭吵中慢慢體會出與他人交往和諧共處的道理,讓孩子“獨自”去學會如何面對交往上的小問題。其次應該適時加以指引,培養孩子勇於改錯原諒他人,在交往中,互相幫助,具有同情心。爭吵迫使孩子以自我為中心,轉化為以別人,以社會為中心。有利於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
三 片面注重幼兒的智力發展
對於幼兒的發展,許多家長片面地理解為只要多學點知識,多掌握幾項技能就可以了。因此讓孩子參加了許多興趣班:繪畫、舞蹈、武術、樂器......家長和孩子都疲於奔波,不但學不好,而且剝奪了孩子游戲的時間,從而減少了幼兒交往的機會。
總之,人際交往的能力是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培養出來的,孩子們會在與各種不同的人打交道的過程中,逐漸形成自己待人處事應有的態度。未來的社會是開放的、互助的社會,良好的社會交往能力,對一個人的一生極為重要。我們要從影響孩子交往的因素出發,多觀察、多留心,在不斷變化的社會環境中潛心研究、總結,讓我們的孩子在交往中多一分魅力,少一分怯弱;多一分合作,少一分霸道;多一分成熟,少一分稚嫩;多一分豁達,少一分孤獨。相信他們都會成為能適應社會、能與人愉快協作的具有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的人。
概 述 現在的年輕媽媽越來越多了,有的人
(接上文)2歲以後:右腦的訓練重點是側重於豐富孩子的思維和創新
概 述 治療寶寶百日咳有很多的辦法,其中
寶寶106天了平常逗她就會咧嘴笑碰到她身 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