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始有終”“專心致志”“始終如一”,這些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成語,但並沒有太多的人能夠真正做到。對孩子而言,這樣的標准似乎就更高了。
家長還是希望孩子從小就能擁有一流的專注力。但是,每個孩子的先天氣質都不同,對事情的專注程度也不一樣,所以,要想提升孩子的專注力,還是要通過一些有效的方法。
影響專注力的5大因素
1. 生活環境。由於環境對孩子的影響很大,現在的生活中又充滿了太多的干擾,比如隨時會響起來的手機、多得數不清的電視節目等,這雖然給我們帶來很多方便,卻也減少了孩子們之間的人際互動,同時也不利於孩子專心學習。因此,孩子的注意力就一代不如一代。
2. 先天氣質。如果孩子本身特質就是屬於堅持度低、注意力低的情況,相應的專注力也會比較低。
3. 刺激過多。現代孩子受到的刺激比較多,所以選擇也很多,當孩子覺得眼前的玩具或事物缺乏吸引力的時候,或是對所進行的活動有挫折感時,就很容易找其他東西來代替,而不是專注於想辦法解決眼前的問題。
4. 過度寵愛。如今家庭中的孩子都很少,所以家長的寵愛就更多地集中到一個孩子身上,處處都幫他打理好一切,學習的機會減少,專注力的培養就更加困難。
5. 大肌肉活動不足。孩子心中明明想要騎車、溜滑梯,父母卻一直要孩子畫畫、玩拼圖,造成大肌肉活動不足,專注力集中的情況就會很差。
專注力的4種類型
因為先天氣質有所不同,所以每一個孩子的專注力表現也不一樣。總體來看,孩子的專注力大概可分為4種類型。因此,在我們培養孩子的專注力之前,應該先來考察孩子屬於哪一種類型,然後才能對症下藥。
1. 拖拖拉拉的孩子
要這一類型的小孩專心沒有問題,但是要他靜下來專心做事,卻得讓家長花費不少力氣,他們的性情大多容易緊張、敏感或羞怯,可能每天都需要媽媽唠叨,他才會把該做的事做好,做功課時可能又喜歡東摸西摸,等長大之後,也可能是不拖到最後一刻就不把事情做完的人,一直給人一種“不負責任”的印象,屬於專注力最低的孩子。
2. 復雜型的孩子
這一類型孩子的專心情況如何,要看他當天的心情、環境、身體狀況而定。如果生理或心理稍有不適,很可能就會對專注力表現產生巨大影響。在未成年以前,大部分的孩子都屬於這一類型。不過,復雜型的孩子似乎更不能忍受任何事來影響他們。如果想要讓這些孩子專心,除非是活動特別有趣或是他非常喜歡這些伙伴,不然的話,他一定會立刻離開,去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
3. 穩定性極高的孩子
對於這一類型的孩子來說,雖然也會有不專心的時候,但是那樣的狀況極少出現。相反,他們在大多數情況下都能專注於手邊正在進行的事情。對於父母而言,他們絕對是好管教的孩子,從來不需要家長過分擔心。
4. 極端的孩子
專心的時候非常專心,但是當他不想專心的時候,誰也拿他沒辦法,這就是極端型孩子的專注力特色。只要是有興趣的事,他就會專心去做,一點也不會被外界干擾,否則就是一副懶洋洋的樣子。通常這一類型孩子的性格比較容易緊張,如果事情或環境臨時產生變化,或需要暫時放手的時候,他通常不知道該如何妥善處理。
提升專注力的10大方法
1. 不要替孩子貼標簽
即便你家孩子的專注力不強,比如大家都坐定位置准備用餐了,他才姗姗來遲,那也不要對孩子說出負面的話語來。對他們來說,這就等於貼了一張負面標簽在自己身上,那樣只會讓孩子否定自我,而且也會造成孩子對家長的反感,不利於親子關系的發展。
2. 觀察孩子平日表現
家長一定要仔細觀察孩子平常的行為表現,找出最適合孩子的方法。如果孩子屬於能夠靜下心來學習的人,當然適合以靜態的方式去引導,例如帶孩子聽一些音樂、讓孩子玩拼圖等。如果孩子的身體一定要動來動去才能學習,那就不如配合孩子。例如當孩子在玩的時候,可以隨口問他一些與課業相關的問題,讓他在運動身體的同時也能動動腦子。
另外,年齡越小的孩子越需要大肌肉活動,如果家長不方便一邊玩一邊和孩子說話,也可以采用先滿足孩子大肌肉的活動量、再讓孩子專心從事靜態活動的方法。
3. 幫孩子創造成就感
成功的喜悅感可以鼓勵孩子再接再厲,當孩子順利達到家長的要求時,可以獎勵一個小紅花。比如集滿了10朵小紅花之後,就可以給孩子買一本他喜歡的書或是玩具,讓孩子在成就感中不斷提高自己的能力。
4. 贊美孩子努力的過程
不要將結果看得太重要,即便孩子還沒有達到大人的要求,但只要他有了積極的表現,家長也同樣可以贊美孩子。當親朋好友打電話來的時候,家長可以在電話中向他人贊美孩子的努力表現,比如:“小凱一直在努力學習做手工呢,雖然一開始做得還不是太好,但是他一直都在努力,始終沒有放棄呢,你們真應該來看看!”
5. 找出讓孩子專心的辦法
這裡的“辦法”針對的是感官。有些孩子特別容易被視覺刺激的東西吸引,有些則是觸覺,也有可能是聽覺。在了解到哪一種感官刺激最能吸引孩子之後,家長就能夠因勢利導,輕松提升孩子的專注力。
6. 將工作合理分割
孩子的穩定度不如成人,如果要求孩子一次性解決需要長時間專心才能夠做好的事,當然很難收到效果。這時不妨先仔細觀察一下,看孩子專注的時間能夠持續多久,然後把工作量做合理分割。如此一來,對孩子的要求一開始就落在了合理的范圍內,然後再協助孩子逐漸拉長單位工作時間。
7. 注意說話的語氣與指令
家長一旦著急起來,在很多時候都會出現不耐煩的語氣。另外,如果家長所說的話不是很清楚,也會讓孩子感覺無法理解。因此,在與幼兒對話時應使用溫柔的語調,重復、清晰地敘述指令,親身示范給孩子看。例如先帶孩子看時鐘到了幾點,然後提示孩子應該做什麼事,最後帶領孩子一起去完成那些事。
8. 讓孩子了解堅持的重要性
在事情剛剛開始或者進行到一半的時候,如果孩子開始抱怨“我不喜歡做這件事”,那麼家長可以告訴他,並不是他不喜歡,而是他不夠專心。當孩子開始某項學習課程後,家長也可以告訴孩子,倘若不繼續下去就會有什麼樣的後果,把最後的決定權留給孩子,讓孩子了解到堅持的重要性。
9. 善用有效輔助品
當家長明確得知孩子喜歡某項物品之後,就可以利用這些物品來加強孩子的專注力。比如孩子喜歡有卡通圖案的拼圖,那麼家長就可以使用拼圖讓孩子先穩定下來,然後再慢慢增加拼圖的片數,以延長孩子專注的時間。或者使用沙漏計時,如果單純跟孩子描述3分鐘有多久,孩子可能覺得很抽象,那麼可以使用沙漏做說明,滴完一次就表示3分鐘時間到了。這樣一方面能吸引孩子對時間的注意力,另一方面家長也可以更方便地進行觀察,如果沙漏滴完了,孩子卻仍然在繼續做原來的事,那就明確表示孩子有進步了。
10. 身教不可少
家長的以身作則非常重要。如果家長想讓孩子看書,那麼家長自己也要養成看書的習慣,即使是孩子和家長各看各的書也可以。相反,如果家長整天抱著電視不放,那麼要想讓孩子愛上看書還真不太容易。
家長要戒除的4種表現
在培養寶寶專注力的同時,家長也要注意一下自己的表現,不要因為自己而影響了寶寶的專注力。
1. 家長是急性子
急迫的言行會對孩子產生不良的影響,在長期的耳濡目染之下,孩子也會學著家長說出情緒焦躁的話。雖然家長只是希望自己能夠在工作及家事上更有效率,但是這樣急切的心理容易給孩子樹立不好的榜樣。這樣一來,一旦孩子碰到難以解決的問題時,首先想到的不是耐著性子去解決,而是先發一通脾氣再說。
2. 考慮事情過於長遠
當然,眼光長遠一些並非壞事,但是眼光長遠並不代表可以跳過現在。如果孩子長期被這樣的價值觀所教導,那麼將難以享受和滿足現有的一切,自然也就無法培養起足夠的專注力。
3. 過度放任孩子
過度的自由和放任,對於孩子的專注力也是有害無益。由於現在家長的工作都很繁忙,所以在把孩子接回家之後,很多人的辦法就是打開電視給孩子看,或讓孩子自行從事所喜歡的活動。久而久之,孩子自己就會養成一回家就開電視的習慣。由於沒有家長在旁邊引導和督促,專注力的培養也就很難有好的效果。
4. 常常打擾孩子
可能是出於好玩的心態,當孩子很專心地做自己的游戲或其他活動時,有些家長總是喜歡突然跟孩子鬧一下,或是要求孩子去做別的事,這是一種非常不合理的行為。如果家長希望培養孩子的專注力,那麼當孩子在很專注地游戲或看書時,家長最好不要馬上打斷孩子的行為,而應采用預告的方式。比如家長已經和孩子約好,看書可以看到幾點,在時間期限到來之前的5~10分鐘,就可以先提醒孩子時間快到了。除了口頭提醒外,家長還可以使用一些輔助工具,如鈴铛、鬧鐘等。
立夏後,天氣一天比一天炎熱,大人熱得受不了了可以痛
寶寶不愛吃輔食
您好,我姑娘是新生兒三個多月,身上起的紅您好,我姑娘
寶寶胃口不好,而且還拉肚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