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國出版了一本書,題為《虎媽戰歌》。這本書的作者“虎媽”——一位美籍華人母親的故事,還成了《時代周刊》的封面故事。美國將這樣的對比現 象放大在中美雙方關注教育的人士面前。這本書不過是一位華人媽媽育兒成功的個體經驗,為什麼在美國竟然引起那樣大的轟動?又為什麼引起一些美國人歎為觀止 的驚呼和感歎?甚至從“虎媽”的教育模式總結為“中國式母親的教育”,從而對美國發出“中國式母親的教育為什麼更成功、更優越”的诘問?這真是一個很有意 思的教育現象和文化現象,讓我忍不住想起多年前在我國幼兒園裡,一位美國人看到我們的孩子對黑板上畫的一個圓圈回答時的感慨。
美國人才觀重視的是人格的健康與思想的獨立
多年以前,在我國改革開放初期,一位美國朋友來中國參觀一所幼兒園,看到老師在黑板上用粉筆畫了一個圓圈,然後問孩子們是什麼。孩子們異口同聲 地回答是個圓。這位美國朋友感慨地說,如果在美國,孩子們的回答會是五花八門:有說是太陽,有說是飛碟,有說是煎雞蛋,有說是向日葵,有說是籃球……不一 而足。那時,引起我們中國人的感慨,指向我們教育的弊端:整齊劃一的規范式的教育,扼殺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從幼兒園開始,孩子們受到的是一種“瘸腿 式”的教育,我們的孩子童年就變得筆管條直,聽話順從,信服並服從於標准答案,而漸漸形成趨同性的思維模式和服從式的性格與人格。
應該說,這種反思,在變革的時代裡,尤其顯得重要而具有現實意義。日本近代史中經濟的復興,也是從他們重視教育、極大力量地投入教育,並吸取西 方的教育經驗、變革自身的教育模式開始的。因此,在我國改革開放初期,在中美兩國教育的差異和對比之中,我國出現了對教育改革的急切呼吁。
事實上,我們的教育確實存在著許多值得重視和需要變革的弊端。這在國門剛剛打開、美國式的教育異常鮮活而異樣地出現在我們面前的時候,尤其顯得格外醒目,有些地方甚至凸顯得更加觸目驚心。
自立和責任,是美國教育的核心精神與價值系統,是孩子從小教育的基點。因此,我們會看到美國的孩子,一般剛剛出生沒幾天,就被父母放在獨立的房 間,任孩子如何哭鬧都不會讓孩子和父母同床或同屋而寢。這在我們看來,幾乎不近人情。如果孩子在學步期間跌倒了,很少見到美國家長大呼小叫地跑過去扶起孩 子,關切地去問摔著沒有,他們會笑著招著手讓孩子自己爬起來,認為這是正常的,是孩子必須經過的一步。而我們則希望孩子最好一次跤也不要跌才好,哪怕家長 自己再含辛茹苦,也得讓孩子長在蜜罐裡,不能比別人家的孩子差,尤其不能在起跑線上比別人差。在疼愛和寵愛之間,我們的天平從來都是傾斜的,尤其我們大多 數家庭是獨生子女,這種寵愛無疑使得孩子自立的能力與責任的精神日漸欠缺,甚至減退,而不少孩子更易於出現心理的疾病和性格的偏執表現,在他們長大成人 後,責任感的缺失,便從教育問題演變成為社會問題。可以說,在這方面,雖然在新時期的教育改革實踐中我們盡可能在努力,但是,無論在全社會,還是在個體家 庭,依然是我們教育的短板。
在高考指揮棒為全社會教育的軸心沒有得到根本變革的現狀下,我們的人才觀變得線性的單一而單薄。年年鼓吹而令人羨慕的高考狀元,其實是這種人才 觀在大眾心底的一種投影。而在各地小升初和中考前,為孩子博出保送的名額和加分的資格,各種獎項的花樣迭出,則是這種人才觀躁動於大眾心理而顯示出的心電 圖。如此教育的現狀,已經讓我們見怪不怪,基本上勾勒出我們教育的功利性和淺表性,最後只成為了分數和獎狀的畸形競爭。所以,分,分,分,學生的命根,成 為了我們經久不變的校園格言。於是,獲取高分或更多獎項,成為了學生、家長,乃至學校的追求。學生以此進入好的中學和大學,家長以此獲得成功的滿足,學校 以此獲取名譽和名譽帶來的諸如擇校費的經濟收益等等。由此我們付出的代價,則是我們的孩子依賴性強,信奉的是分數,崇尚的是獎狀,迷信的是權利和關系,想 象力與創造性不足,無形中縮小了個人未來發展的空間。
而在美國,人才觀重視的是人格的健康與思想的獨立。他們的大學錄取方式,便和我們高考分數定終生的模式截然不同,因為他們對於人才的標准,和我 們的認知有著極大的差異。由此帶來的人才差異,使得我們的學生不少處於高分低能狀態,對於社會的適應能力弱,特別是大學擴招之後出現的高學歷出身的學生, 更顯得高不成、低不就而學無所用,甚至出現心理和性格變異。而美國的學生則更為適應社會、適應現實、適應生活。在美國,很少未能上得了大學的孩子會嫉妒上 大學尤其是讀名牌大學的孩子;在他們長大成人之後,也很少出現對於那些功成名就的人士懷有嫉妒和仇富的心理。在公民教育的基礎上,人才觀便呈現階梯和立體 的多元化形態,長頸鹿可以伸長自己的脖子吃高樹上的樹葉,小羊也可以低頭美美地吃屬於自己地上的青草,而彼此各得其所。但在單一甚至畸形的人才觀的指導 下,“人”與“才”是割裂開的,我們重視的更多的是“才”而非“人”,於是,我們的孩子便容易在這樣的教育體制和模式之下,學得身心疲憊,出現嚴重的心理 和性格上的不健康,甚至不健全。
中國教育最主要的長處是對基礎教育的重視、投入和實踐經驗
其實,這樣的中美雙方教育的差異對比,在我們改革開放的30多年歷史中,已經成為我們並不新鮮的經歷,在努力的改革和實驗之中,已經成為我們痛苦卻也是寶貴的經驗,美國教育的先進理念和范式,曾經成為激勵我們學習的榜樣。
有意思的是,在中國教育改革進行了30多年之後,曾經是我們榜樣的美國,卻開始反思自己教育的不足和缺憾,反倒把我們中國的教育作為他們的榜樣。這種“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的現象,頗值得研究。
事實上,很多事情都是當事者迷,正如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一樣,我們的教育裡有短板,也自有長板,而讓美國人望其項背。其中最主要的長處,是我們 對於基礎教育的重視、投入和實踐經驗。這種基礎教育在中小學和大學本科階段,特別是在小學階段,體現尤為明顯。在美國,我曾經遇到過不少華人,他們都會千 方百計地把自己的孩子送回國內讀小學,原因就是我們的基礎教育好,他們會對美國的小學教育頗有微詞,不止一位家長對我說那裡的小學基本就是放羊,一半時間 玩,有一半時間學就不錯了。我們也就會明白,為什麼在美國人口中華僑華人只占5%,在著名的常春籐學府裡,華裔學生比例竟達20%之多了。
我們的教育得到全社會的重視、關注和投入,也屬於得天獨厚。在美國,很難想象父母幾乎全天候地陪伴子女一起學習。特別是在小學階段,在孩子步入獨立學習 的時候,是需要家長扶著走一走的,因為一個孩子成長的教育環境,從來都是由大環境即社會、亞環境即學校和小環境即家庭這樣三種環境所構成的。在孩子小學階 段,尤其需要這三種環境的配合和交融,才有可能達到最佳效果。雖然有著功利的色彩,但我們的親子教育卻是有目共睹的,那麼多家長願意做出犧牲,願意付出時 間,陪伴孩子,和孩子一起學習、一起成長,這在全世界也是絕無僅有的。無疑,這樣的教育模式和方法,適合孩子初期教育的心理和生理特點,有利於他們培養良 好的學習習慣,打下牢靠的學習基礎,有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
更有意思,或者說更有意義的是,美國人對於中國教育新的認知,體現了對發展中的中國新的探求,希望在教育之中發現掌握未來的一些先知的秘密。因 此,我們可以看出,教育從來不是單一的,它從屬於一個國家和民族,便和這個國家與民族的政治和經濟同步發展。美國人看到我們教育中有他們需要獲取的營養, 我們也曾經獲取包括美國在內許多國家與民族的營養。在美國人因一本書而大驚小怪的時候,我們應該清醒地看到,我們的教育改革之路依然漫長,我們的教育應該 和美國的教育互為鏡像、互為鏡鑒,彼此相學、彼此相長。
咳嗽 總在夜間
您好!我想咨詢一下,寶寶3個月,有頭發 女1歲來自健康咨
近日,有媒體報道,泡沫塑料拼圖地墊在比利時和法國都遭遇了&ld
八個月寶寶該吃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