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教育越來越受到更多爸媽們的追捧,寶寶藝術啟蒙從什麼時候開始?藝術教育應如何開始?藝術教育該怎麼教?
有的人說藝術教育越早效果越好,孩子一出生就要進行教育。
我不否認科學的早教對嬰兒感知作用的開發,也相信音樂胎教對母子身心健康會有好處。但我認為繪畫藝術是直觀的,要通過實物展示才能對孩子起作用。
一般來說,繪畫早教應從幼兒園開始,從拿起筆塗鴉開始。有的小孩子不到兩歲就能拿起筆塗塗畫畫了,這時期幼兒的繪畫實際上是在亂塗,是不受視覺控制的動作。意義不在圖形所表達的內容,而在於行為本身對孩子的成長。
孩子對畫筆所畫出來的痕跡十分驚奇,覺得好玩,一有機會就在紙上,地板上塗鴉,釋放自己的能量,這種塗鴉游戲促使幼兒身心的發展,這正是美術早教所期望的積極意義。
孩子剛出生,大腦一片空白,他能接受什麼呢?
人們把色彩鮮艷的氣球掛在嬰兒眼睛能看到的地方,讓他睜開眼睛時就能看見漂亮的色彩,這種浪漫而富於想象力的做法,不管算不算是藝術早教都值得提倡。
藝術早教不應只局限於繪畫,我認為音樂和詩歌對嬰兒心智的開啟更直接。高素質的媽媽具有美術、音樂和文學方面的修養,以母愛的方式,潤物細無聲地影響孩子是最理想的早教。藝術早教是親子教育,不需要專門的課堂卻處處是課堂。細心的媽媽幫孩子洗澡時,把塑料玩具放在澡盆裡,耐心地教孩子認玩具的圖形和色彩。孩子一邊洗澡一邊玩,當媽媽說黃色的鴨子時,孩子便准確地找到了這個玩具。用同樣的方法,孩子在不知不覺中學會認各種圖形和色彩,還學會認一些字母和數字。我認為這種方法已經算是藝術早教了,方法簡單實用,人人皆可以為之。藝術早教不要刻意而為,它是家庭生活的一部分,只要父母稍加留意,就會發現生活中處處蘊涵著具有教育意義的機會。我有時候在草地上給女兒吹肥皂泡,看著飄在空中的泡泡,女兒興奮得手舞足蹈。我含一口清水向著太陽使勁噴出,陽光下水霧形成的彩虹讓女兒很驚訝,我告訴她這是彩虹,反映出赤、橙、黃、綠、青、藍、紫的太陽七色。我不知道女兒是否能聽懂,但我相信這有趣的游戲會起潛移默化的作用,引導女兒對追求美好事物的興趣。
美國有一位神童的母親名叫斯特娜夫人,她將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與家庭教育聯系起來,親力親為,用正確的方法培養自己的女兒維妮弗裡德,在母親的教育下,女兒3歲能熟練閱讀,5歲開始在報紙和雜志上發表自己的創作,9歲通過了名牌大學的入學考試,10歲能熟練運用13種不同的外語交談。她還會畫畫,會拉小提琴,會彈鋼琴,並在國際象棋比賽中獲得好成績。
斯特娜夫人對女兒的教育方法值得借鑒,其中許多做法與藝術早教有關。
斯特娜夫人認為,美麗環境中長大的孩子才漂亮聰明。而美麗的生活,就是擁有充滿智慧的圖書,和高品位藝術作品的家庭環境。因此,在女兒尚未出生時,便給她精心打造了一間溫馨惬意的育嬰室。育嬰室的牆壁上懸掛著色彩艷麗的世界名畫復制品,在桌子櫃子上擺放偉大藝術家的雕塑復制品,這些石膏復制品價格很便宜,我國大部分美術商店都能買到。這樣做的目的是通過藝術作品培養孩子對造型和色彩的洞察力,在不知不覺中讓孩子擁有很好的藝術眼光和審美品味。而我們的育嬰室,大多僅注重舒適的家具和漂亮的床上用品,忽略了具有精神層面的東西。
小姑娘一出生就在高雅的環境中,每天伴著音樂聽媽媽給她講故事,在充滿藝術氣息的育嬰室快樂地度過每一天,聰明的母親利用每天和孩子在一起的時光,通過合適的、有指導性的游戲把孩子潛藏的能力一點點地開發出來了。
因為站在了高起點,小維妮弗裡德在以後的生活和學習中,始終懷有追求美好事物的積極心態,同時對假丑惡的東西表現出厭惡和排斥,這是思想的高境界。不可否認,這位小姑娘的成功,得益於良好的早期教育。而斯特娜夫人的觀點無疑也給了我們一些重要的啟示。早教的方法多種多樣,但必須按孩子的年齡循序漸進地進行。在孩子尚沒有動手能力的時候,應該怎麼教呢?我認為應該從觀察身邊的事物開始,因為觀察力是通向一切知識的門戶。只有通過細致的觀察,才能做出准確的推理和判斷。觀察能力的培養隨時隨地都可以進行。比如切水果的時候,告訴孩子水果的顏色,形狀和大小,抱孩子外出散步時,給孩子描述樓房的高低錯落。幫助孩子建立觀察事物的思維習慣。
這些事情對於父母親來說,都是非常容易做到的,但大人的語言表達會直接影響到孩子的思維,影響到觀察的效果。
所以,必須提醒家長,與孩子交流時一定要耐心,說話言語要清楚,語速要慢,意思表達要明確。啟發性的問答效果最好。
為人父母必須肩負起教育孩子的責任,而教育幼小的孩子,只有父母才能做得最好。
下面這一段話是斯特娜夫人幫助女兒一扇扇地開啟智慧之門的敘述:
“為培養女兒的觀察能力,讓她見識大自然的美麗神奇。我常和她在草地上玩一種叫‘口述’的游戲。比如看到一朵金盞花,我會首先說出這種植物的名字,然後讓女兒嘗試著描述這種植物的所有特征,從花的顏色、花瓣的形狀及數量和葉子的生長姿態等等,回家後再讓她給爸爸重述一遍。為了描述准確,女兒每次都觀察得很仔細。每當這時,父親總會慷慨地給予她足夠的鼓勵和贊美。”
我想斯特娜夫人的這一段話對我們年輕的爸爸媽媽會有所幫助。
寶貝在才藝啟蒙過程中最重要的3個小秘密。看看心理學家是如何解釋它們的。
故事一
我很喜歡古老的書法藝術,它確實是我“終身相許”的興趣愛好。正因為深刻地體會到興趣愛好對一個人的一生有多麼重要,所以我也希望女兒能喜歡它。
於是,我急迫地想教女兒寫毛筆字。時常追著問她:“靜靜,要寫毛筆字嗎?”“寶貝兒,來看這些字多漂亮啊!”女兒一般會給我個否定答案,然後迅速跑掉,給我個後腦勺。後來我放棄了強迫她,但是會在自己每天臨帖的時候讓女兒在身邊玩。她玩她的玩具,我練我的書法。幾次之後,當我寫了一段時間後,女兒就會提出她也要寫一寫。嘿嘿,正合我意。接下來就是我們母女倆快樂地書寫一陣。
心理學家解讀關鍵詞:模仿
模仿是孩子的主要學習方式之一。甚至有些理論認為,小嬰兒僅在出生十幾天後就會模仿成人的張口、撅嘴等行為。兒童心理學家認為:“與成人比較起來,兒童有更強的模仿傾向,這與兒童缺乏生活經驗,缺少獨立性有關。”而且,對於孩子來說,越是他喜歡的、熟悉的、見得最多的人,他就越喜歡模仿他們。所以,孩子往往會不自覺地模仿父母或者小朋友。孩子的這個特點,可能需要我們先想一想,我們自己是個有生活情趣的人嗎?那些放給孩子聽的音樂,我們自己會欣賞嗎?孩子塗鴉的時候,我們會有去參與的熱情和沖動嗎?其實,父母自身的行為最能感染和激發孩子的興趣和參與。
0~3歲的孩子,對父母的情緒還特別敏感。他可能還聽不懂父母的語言,但是他讀得懂父母的情緒,也會受父母情緒的影響。比如母親喂奶的時候情緒不對,小嬰兒都會感覺到。所以,父母對孩子的情緒傳遞是非常強的。父母對什麼東西喜歡和投入,孩子就很容易接受和投入,這比你和他怎麼說都強。
一句話點睛:父母真心喜歡,孩子才會喜歡!
提示——兒童對藝術有著很強的主動性
雖然大眾傳媒極為關注兒童早期接觸美術和音樂對大腦發展和神經發育的潛在積極影響(例如音樂加強空間能力),然而沒有研究對這種效果進行短期的或縱向的檢驗。曾經接觸過幼兒的人都知道,他們對注意並探尋視覺藝術媒介和韻律、樂音以及音樂節拍具有很強的主動性。在剛出生的幾年裡,這些能力是與語言表達和動作協調能力同時發展的。關於這些突觸聯系是如何形成的,目前還不太清楚。
故事二
我從懷孕開始就每天晚上給肚子裡的寶寶念一兩篇故事或詩歌。他出生後我也保持著每天給他講故事的習慣。但是,有一陣兒,我每天一回家,兒子就會把一本已經翻得舊舊的圖畫書放到我面前,讓我給他講,一直講到他滿意為止。有時是3遍,有時是5遍。我也曾經給他買過幾本新書,試圖替換舊書講給他聽,都被他拒絕了。真無奈。難道他對閱讀別的書再沒興趣了?
心理學家解讀關鍵詞:重復
很多孩子喜歡看《天線寶寶》,其中的奧秘之一就是“重復”。4個天線寶寶總在重復地說一個詞、一句話,很多場景也是重復的。這部片子能讓寶寶看懂,還能慢慢地理解。所以孩子很愛看。
很多孩子都喜歡反復地聽一個故事,或者反復地要求媽媽唱一首歌。如果媽媽這樣做了,效果就是孩子強化了他的記憶。而且,孩子喜歡這個過程,是因為他在期待媽媽講出來的下一個故事情節或一句歌詞,和自己知道的正好一致,這讓孩子頗有成就感,好玩程度不亞於藏貓貓。
在孩子的學習過程裡,除了模仿,還有一種就是通過自己的嘗試和錯誤來驗證的過程。在嘗試和錯誤中,孩子就需要不斷地重復。當重復之後的結果被驗證是正確的話,孩子會很快樂;如果被驗證是錯誤的話,孩子就會在下一次的重復中校正自己。
在興趣啟蒙中,如果了解了孩子的這種心理特點,就不會覺得難以理解或試圖去改變他。
一句話點睛:“多重復”、“小步子”,你的耐心和陪伴就是他的成長空間。
故事三
女兒還不到2歲,爺爺就教她看起了地圖。開始我有些不以為然,孩子那麼小,話還沒說利落呢,哪兒就能明白那些版塊和顏色的含義啊?只能算游戲吧?可是沒過多久,爺爺就向我展示了成果:“中國在哪兒呢?”女兒的小胖手毫不猶豫地指向了亞洲版圖上那只“大公雞”。爺爺又問:“澳大利亞在哪兒?”女兒迅速去找大洋洲。這真讓我吃驚。現在女兒每個洲都熟悉了一個國家,能迅速找到,比很多大孩子還強呢。以後女兒要是成了地理學家,爺爺的功勞可不小哦!
心理學家解讀關鍵詞:主動
孩子是一個積極、主動地接受信息的主體,即使是小嬰兒也有很大的吸收新事物的能力。孩子從一生下來就對外界的很多事情充滿了好奇,2歲左右的孩子又正是處於什麼都想嘗試的年齡,如果孩子的生活環境相對豐富,孩子就會對很多東西都感興趣。這時如果父母對孩子的反饋是積極的,而且是有幫助的話,對孩子的興趣發展或各種學習都是有益的。所以,我們不要人為地去限制孩子的興趣范圍。
另外,對於小年齡段的孩子來說,父母往往會出於安全或衛生的考慮,給孩子設置過多的規矩或規定,這也不能動,那也不能動,而且還覺得他太小,會替他做很多事。其實,只要我們多花費一些精力,就可以給孩子擴大很多活動范圍。他們能在這個合理的邊界裡隨心探索,也能被激發出更多的興趣。
一句話點睛:在沒有壓力的游戲中,孩子比你想象的更聰明。
提示——大腦突觸決定了哪些人能在藝術上不斷發展
對視覺藝術和聽覺音樂體驗過程中成人大腦活動的研究表明,成人的體驗與腦區充分利用的程度有關。看起來,美術和音樂教育的經歷似乎能加強某些腦結構中的突觸發生,突觸的修剪過程似乎能解釋為什麼有些人在藝術方面的技能得以不斷發展,而其他人卻很少使用這類技能。
莫把孩子當大人教
“如果是為了讓小孩將來培養成畫家的家長就不要送來了,我只是培養他們的想象力和獨創精神。”廣東著名畫家楊之光在開辦美術中心時就表示。“什麼是想象力?像畢加索晚年的畫依舊充滿了童真、童趣,如果把小孩子像大人一樣培養就扼殺了他們的想象力。”文藝評論家李鐘聲說。
藝術教育不應被“窄化”
中央音樂學院附中副校長黃河認為,家長讓孩子從事藝術行業沒有錯,讓孩子提升藝術素養也沒有錯,但是如果將報考藝術院校當做成才的捷徑,把考級當成學鋼琴的目標,這是在“窄化”藝術教育,不是藝術教育的正途。“藝術教育不僅是專業教育,也是開啟心智的教育,應當貫穿於從童年到青年的整個過程。只有當藝術跟生活密不可分,跟每一個人相關聯的時候才會在社會上形成一種藝術氛圍。”
不是每個孩子都能成為郎朗
“不是每個孩子都適合學美術、學表演,也不是每個學音樂的孩子經過努力就可以成為郎朗。要成為藝術家,需要天賦和努力,需要家庭的付出,需要精心的培養,而這些若僅僅靠金錢和良好的願望,是不可能獲得的。”首都師范大學文學院院長左東嶺認為,如果孩子的興趣和天賦能得到發揮和引導,教育孩子就會事半功倍,而如果孩子不喜歡家長卻逼著學,可能不僅達不到預定目標,還會害了孩子。
1歲半的幼兒每餐喂多少量才合
孩子出生六天拉肚子怎麼辦?
新生兒大便有奶瓣是怎麼回事?又該有什麼方法解決呢?
寶寶7個月肚脹睡醒就吐怎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