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出生後就具有一定的認知能力和情感反應。一旦娩出,從子宮內到子宮外必須進行生理上的調節以適應宮外環境。有人認為新生兒不是吃奶、便是睡覺、哭鬧,其實新生兒具有靈敏的味覺、嗅覺、觸覺、聽覺,而且能用眼睛看東西、與別人交流感情,通過不同的哭聲表達不同的要求,例如饑餓、尿布濕了、疼痛等。1961年布萊齊爾登提出新生兒是環境刺激的被動接受者,新生兒“狀態’’是一種關鍵的概念,是進行新生兒行為檢查的神經學基礎;並設計了新生兒行為評估法,其中包括28項行為項目和18項引出反應。行為項目包括六個方面:①習慣形成(如反復對光、鈴聲刺激的反應逐漸減弱)。②定向力(如新生兒對視、聽的刺激能引起他的注意)o③運動(如肌張力、活動性)。④狀態范圍(如新生兒對刺激引起煩躁持續的時間)。⑤狀態調節(如從手到口的能力)。⑥自主神經穩定性(如震顫、皮膚顏色)。引出反應包括擁抱反射、覓食反射、吸吮反射、手抓握等。根據新生兒不同的反應作出評分。熟練者一次檢查需30~45分鐘。
對新生兒進行行為評估的目的為:①早期發現腦損傷後是否出現行為方面的異常,如果有則可利用新生兒早期神經系統的可塑性,通過加強訓練、改善環境,促進代償性的恢復。②對圍生期屬於高危的新生兒進行監測。③該項測試可以預測小兒將來的性格。
我女兒5月10日下午出生,兩天後在醫院就發現有短暫的
健康咨詢描述:
5個半月的寶寶可以吃蒸雞蛋黃
兩個月的寶寶缺鐵、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