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的產房裡,一名重達6250克(12.5斤)的巨嬰呱呱墜地,這是該院近年來最重的新生兒。
出生體重大於或等於4000克,在醫學上被稱作“巨大兒”。專家提醒,體重“高”人一等,並不意味著健康更勝一籌,巨大兒也有可能遭遇與生俱來的煩惱。
“嬰兒肥”
可能伴隨孩子一生
近年來,出生體重在4000克甚至5000克以上的“巨大兒”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哈爾濱也有過類似的報道,一名40歲的高齡產婦由於孕期每天吃海參,生下了一個5750克的寶寶。
在大多數人的傳統觀念中,大胖娃娃呱呱墜地無疑是件大喜事,但專家提醒,孩子出生時體重過重,並不意味著發育就更成熟。
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產科主任程海東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超重可能會成為巨大兒日後生長發育過程中一直要面臨的健康問題。生來肥胖的寶寶如果在日後的成長過程中不加以注意,有可能會比常人過早患上脂肪肝、糖尿病、冠心病等代謝疾病和心血管疾病。
大胖娃娃在出生時還有可能因為肩部過寬導致肩難產,在助產過程中有一定的鎖骨骨折、臂叢神經損傷等風險。臂叢神經損傷會導致孩子無法完成手臂上舉、外展等動作,有部分孩子即使經過治療,恢復效果也不一定很理想。
對母親來說,胎兒體重在3000克到3500克是最適宜分娩的安全體重。寶寶體重過重,無疑會增加其難產的風險,產程過長還有可能損傷盆底肌肉,增加將來患上尿失禁的幾率。此外,子宮產後出血等分娩並發症的風險也比一般產婦來的高。
孕媽胃口差
不必擔心寶寶長不大
據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透露,這名6250克巨嬰的媽媽在懷孕早期一直食欲不佳,中期以後食量才開始慢慢恢復,到了中晚期時,食量是孕前的兩倍。尤其是最後一個月,她常常半夜餓醒加餐,一口氣能吃下十幾片面包。
程海東主任告訴記者,因為在懷孕早期吃不下東西,到了中後期就拼命補充營養的情況在准媽媽中很多見。很多准媽媽及其家人擔心,早期經常孕吐、沒胃口會導致孩子發育不好。
事實上,這種擔心大可不必,懷孕12周以前,所有胎兒的體重幾乎都是一樣的,除非准媽媽患有嚴重的營養不良或其他特殊因素,否則絕大多數胎兒都不會因為母親的早孕反應而“長不大”。可以說,在懷孕早期,母親的飲食情況與胎兒的發育之間並沒有密切的聯系。
懷孕期間,准媽媽的消化系統工作效率非常高,營養吸收能力比常人強,因此,並沒有必要刻意補充營養。對絕大多數身體健康的准媽媽來說,只要照常飲食,注意營養結構的合理搭配即可。如果因為擔心孩子“長不大”“長不好”而一味補充高蛋白、高熱量的食物,不但有可能催生巨大兒,還可能引發妊娠糖尿病。
只吃不動
體重最易飙升
缺乏運動是許多准媽媽的通病。程海東主任說,懷孕24周到32周是胎兒生長發育最快的階段,也是整個懷孕過程中,孕婦身心負擔最輕的階段。這段時間尤其要注意堅持運動,特別是那些因為胃口很好而吃得太多的准媽媽,更需要加強鍛煉。那位生下巨嬰的媽媽就是因為在懷孕後期臥床保胎,加上吃得太多,導致產前最後一個月體重一下飙升了16斤。
什麼運動最適合准媽媽?程海東主任認為,只要不是仰臥起坐、俯臥撐,其余的運動孕婦都可以適當做。當然,前提是控制好運動量和運動強度,以不感到勞累為宜。散步、游泳等舒緩運動都非常適合孕婦。
盲目跟風
當心得不償失
程海東主任提醒,除了吃得太多、動得太少外,許多准媽媽還存在心理過分焦慮、精神過度緊繃的情況。最直接的表現就是在懷孕期間盲目補充保健品,無論是親戚朋友推薦的、還是網絡上宣傳的,只要聽說是對寶寶發育有利的,都要嘗試一下。
懷孕期間,准媽媽身體的各個器官負擔都會加重,肝髒也不例外,吃下去的保健品都必須通過肝髒代謝。程海東主任發現,有些出現不明原因肝功能下降的准媽媽在停服保健品後,肝功能就馬上恢復了正常。可見,盲目補充營養素和保健品有可能會適得其反。
與對保健品的盲目熱衷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一些患有基礎疾病的准媽媽卻對正規藥物堅決說“不”。比如患有高血壓、糖尿病、甲亢或甲減的孕婦在懷孕期間本應堅持治療,否則對自身和寶寶的健康都會產生影響;但不少患有上述疾病的孕婦往往過分擔憂藥物的副作用,而不考慮疾病本身給孩子帶來的風險。
在懷孕期間過度焦慮的另一個表現就是盲目跟風網上的育兒知識,懷孕期間的所有細節都要照著書來。比如,現在有不少准媽媽因為聽說左側臥位對孩子有利,就天天朝左睡。其實,左側臥位只能緩解孕婦在緊急情況下血管受壓的情況,如果長時間保持這種姿勢,反而會導致子宮出現左旋。
從懷孕到分娩無疑是每位准媽媽的大事,在程海東主任看來,要想順利完成這個過程,離不開飲食與運動的合理和平衡,而更重要的是要擁有平和的心態和輕松的家庭氛圍。
寶寶19個月頭圍50CM 正
不要和陌生人說話似乎是家長一直在教育孩子的一個觀點
寶寶出生後多久可以哺乳 寶寶感冒流鼻涕怎麼辦 孕中
孩子咳嗽呼噜老反復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