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親寶網
親寶網
 親寶網 >> 0到1歲 >> 0到1歲護理 >> 紙尿褲會導致寶寶O型腿嗎
0到1歲飲食0到1歲護理0到1歲疾病0到1歲發育0到1歲知識嬰兒心理0到1歲問答0到1歲互動

紙尿褲會導致寶寶O型腿嗎

炎炎夏日,不少媽媽給寶寶換上了輕便短打的衣褲,卻發現寶寶站立、走路時雙腿向外側彎曲,

雙膝間距有好幾厘米,像小鴨子一樣,難道是O型腿嗎?

兒童生長發育專家回應“紙尿褲與寶寶O型腿關系”話題:

應全面認識小兒O型腿成因

據統計,一家婦嬰保健醫院每天要為近百個寶寶做體檢,在寶寶進行大動作、體格發育等檢查時,醫生們經常被問道:寶寶的腿型是否正常,會不會是O型腿?可見擔心寶寶腿型不好,影響未來學習、工作的家長不在少數。兒童生長發育專家認為現在的80後父母,普遍在育兒理念方面比較先進但在育兒知識方面卻比較缺乏。專家同時建議父母應掌握嬰幼兒生長發育的三個關鍵期,全面認識小兒O型腿成因,分階段采取相應措施。

孕期到新生兒期,做好定期產檢

從受孕的第四星期起,胚胎已長出了四肢的雛形。胎位位置、羊水多寡、胎次、胎兒本身大小、壓胎等因素都可能會對胎兒腿型產生影響。所以,孕婦要特別注意,避免細菌或病毒感染,避免接觸藥物、放射線、化學物品、煙酒等。

當寶寶出生時,一般只要有經驗的醫師,一旦發現寶寶腿型略有異常,通常都會及時處理,輕輕地推一下作外力矯正。而在新生兒期,兩個小腿骨(腸骨和腓骨)呈輕度或中度彎曲,也是正常的現象,如若嚴重彎曲就需到醫院就診了。

1歲前後,注意維生素D的補充,不宜過早讓寶寶學走路

生長發育時期,因缺乏維生素D而引起體內鈣、磷代謝紊亂,進而導致骨骼發育障礙、骨變形或關節軟骨發育不良是造成O型腿的常見原因之一。由於母乳中的維生素D含量相對較少,所以純母乳喂養的嬰兒應當更加注意補充維生素D。

專家還指出:寶寶11-12個月左右是最適合開始走路的時段。在這之前,寶寶腿部屈肌張力較高,而且現在寶寶普遍用紙尿褲,一些裆部加寬的紙尿褲在吸尿後會橫向膨脹,壓迫到寶寶大腿內側,這種情況下的“O型腿”屬於生理性彎曲,是正常現象。但是,有些爸爸媽媽急於求成,在寶寶9~10個月時就讓他坐學步車,而這個時期的寶寶骨骼沒有完全發育好,還不能承受自身的重量,很容易導致下肢骨骼發育不良,形成O型腿、X型腿等變形現象。

2到4歲,注意正確坐姿和蹲姿,避免過度矯正

2歲前後,寶寶的大腦神經發育完全,在走、跑中,肢體雖然會進行“自動矯正”,卻容易有過度矯正的情形發生,“O型腿”反而會變為“X型腿”。專家提醒,這個時期的寶寶關節負荷隨著體重和活動力的增加而加重,要及時矯正不正確的坐姿及蹲姿,避免過度矯正的情況發生。

方法之一是盡量避免趴睡,當寶寶趴睡時腳踝呈內翻或外翻狀,長時間下來可能影響腿型發育,家長們應當勤於幫寶寶翻翻身、調整睡姿。之二是避免跪坐,寶寶跪坐時腳大多成外翻狀,這時候家長們最好盡量幫寶寶移動腳型,幫他回復到正常的狀態。

最後,專家表示很多腿型異常及疾病,對孩子的整體發展來說,只是一個過渡期,重要的是,父母需要掌握嬰幼兒應有的生長發育變化和幾個關鍵期。部分“O型腿”現象僅是成長中的“非疾之疾”,家長只要細心觀察、注意矯正,百分之九十能夠恢復正常,不必太過擔心。

   在雙足跟、雙足掌並攏,放松雙腿直立,如兩膝存在距離,就說明是有O型腿了。一般根據常態膝距和主動膝距兩個指標,判斷O型腿的輕重程度。

所謂常態膝距,指的是直立時兩足踝部靠攏、雙腿和膝關節放松時,雙膝關節內側的距離。主動膝距,指的是直立時兩足踝部靠攏、腿部和膝關節向內用力並攏,雙膝關節內側的距離。根據常態膝距和主動膝距的大小,“O型腿”分為Ⅰ度、Ⅱ度、Ⅲ度和Ⅳ度。

一、常態膝距在3厘米以下,主動膝距為0的屬Ⅰ度;

二、常態膝距在3厘米以下,主動膝距大於0的屬Ⅱ度;

三、常態膝距在3-5厘米之間的為Ⅲ度;

四、常態膝距大於5厘米的屬Ⅳ度。

我們平常所說的‘O型腿’和‘X型腿’,在不同的年齡階段具有不同的意義。孩子的腿型發育是一個旋轉的過程。在1歲半以前的嬰兒期,嬰兒腿型呈現15°左右的內翻,由於很多人認為這是尿布造成的,因此又叫尿布腿;到了1歲半左右時,孩子的腿型逐漸外旋而變直,則變成了直腿;2歲半至5歲時,腿型開始出現膝外翻,表現為輕型的“X型腿”;到了8歲左右,孩子的腿基本上長成了成人的腿型,即5度~15度的X型膝外翻。“雖然此時正常的腿型是5度~15度的膝外翻,但由於人體腿部肌肉凹凸有致, 在視覺效果上看就是一雙美麗的直腿。”

有數據顯示,在3歲以下的嬰幼兒中,膝內翻相當常見;在3~4歲的兒童中,20%有輕度膝外翻;到7歲時,這一比例下降到2%以下。也就是說,孩子在不同階段表現出的“O型腿”和“X型腿”絕大多數都會自行矯正,一般不需要特殊的治療,只要多注意觀察即可。

但如果雙腿的“O型腿”或“X型腿”不對稱,或者角度過大,或是不合乎生理年齡變化,就有可能屬於病理性“O型腿”或“X型腿”了。廣西中醫學院附屬瑞康醫院骨科主任醫師林宗漢提醒,如果發現孩子的腿型異常,就需要及時去醫院就診,由醫生做出專業的診斷和治療

 O型腿形成的最常見原因可以分為三類:

1、發育性因素 在身體發育時期由於營養不良或腸道疾病等原因引起鈣磷等營養元素缺乏,骨骼發育障礙、骨變形或關節軟骨發育不良,而出現膝內翻的改變;

2、失衡性因素 由於長期的不良姿勢或不正確的用力習慣引起支配關節的肌肉力學失衡,長期的肌肉力學失衡可以導致關節發生移位,而形成膝內翻。這種關節移位和大家都熟悉的關節錯位是完全不同的,關節錯位表現為對應的兩個關節面發生相對位移而失去正常的對應關系,關節移位主要表現為關節的旋轉和關節間隙的異常,在膝關節表現為兩腳平行並攏站立時髌骨向內側旋轉,這是膝關節的整體旋轉引起的,不是髌骨半脫位,只要關節得到矯正髌骨就會回到前方,在X線正位片上顯示膝關節內外側間隙不等寬,內側間隙明顯變窄;

紙尿褲的選擇、更換頻次以及紙尿褲本身的設計也可能導致寶寶裆部、大腿兩側受力,影響寶寶長期站姿與坐姿導致O型腿;過早站立或學步也容易導致“O型腿”或“X型腿”。孩子單獨站立的年齡不應早於9個月。寶寶長到6個月時,可以適當進行撐站練習;8~9個月時,可以進行扶站練習;到了10個月,則可以進行獨立站;11月時可進行走步訓練;1歲左右訓練牽手走,1歲2個月時訓練獨立走。另外,常使用學步車會對寶寶的腿腳發育產生影響。因為學步車會壓迫幼兒的髋關節,還會導致幼兒的平衡功能失調,使孩子對學步車產生依賴性,甚至對生殖器造成壓迫。建議適當讓孩子坐在學步車裡,但每次時間不宜超過10分鐘,一天下來不宜超過1小時。

3、外傷或其他疾病導致的O型腿。膝關節內外側副韌帶是膝關節內外側角度的穩定結構,可以隨關節的改變做出適應性調整。在一般情況下,膝關節內外側副韌帶不是形成O型腿的關鍵因素,但是在某些情況下如外傷引起外側副韌帶損傷等破壞了膝關節的穩定也可以導致O型腿,這在運動員比較多見,治療時一般需要手術修補損傷的韌帶。

O型腿的人,平時站立和走路時,都是腿外側肌肉用力,內側用不上力。因此腿部肌肉發育不勻稱,往往外側肌肉多,內側肌肉少。這樣,形成的腿部肌肉輪廓線就是彎曲的,給人的感覺就是骨頭彎曲了。其實並不全部是骨頭彎了,只有少數是真正骨頭彎了。如果想判斷骨頭是否彎了,最直接的方法是拍X線正位片。並且,部分失衡性O型腿由於同時伴隨髋關節的外展移位,會導致雙腿間的縫隙別大。

專家建議預防寶寶O型腿,媽媽們應慎重、忌盲目,做到如下幾點:

1.選擇適合東方寶寶設計的紙尿褲;

2.平均每尿尿3次就要替換紙尿褲;

3.針對寶寶成長階段的不同需求選擇紙尿褲;

4.睡覺時用紙尿褲,不要長時間保持一個姿勢;

5.不宜過早讓寶寶學步;

6.忌沿襲傳統給寶寶綁腿。

如果是因為缺鈣和維生素D引起的O型腿,則家長們要側重均衡營養,及時補充鈣和維生素D,多帶寶寶到戶外曬曬太陽等。如果是因為姿勢不良或者其他外力原因造成的用力不均衡而形成的O型腿,則需要矯正用力點。

介於正常與異常之間的家庭干預

孩子大小腿的軸線夾角小於5°,可以不必理會,到青春期可以自愈;如果大於10°,需要到醫院治療。而夾角在5°~ 10°之間,也就是介於正常與異常之間的情況,可以在家裡做一些干預治療,使孩子的腿形得到很大改進。主要的家庭干預治療有兩種:按摩與夾板固定。

按摩法

目的是使關節向直的方向糾正。根據孩子膝關節畸形的方向,兩手分別抓住大腿和小腿,兩個拇指頂在膝關節凸起側,雙手稍用力,按畸形相反的方向按揉膝關節及附近的肌肉和肌腱,使關節兩側韌帶松弛,關節位置松動。每天按摩3 ~ 5 次。

夾板固定

最好在晚上孩子入睡後實施。方法是:選擇一塊與孩子膝蓋寬度相仿、長度可以包括足部至大腿中部以上的木板,外面先包裹上一層軟布,以防壓傷。根據孩子膝關節畸形的方向,將膝關節架空,如孩子是O形腿,就將夾板置於腿內側。先用繃帶固定足部和膝蓋上方,然後逐漸用力將膝蓋固定在夾板上,開始時不可太緊,要讓孩子有個適應過程。也可采用雙側夾板,但比較麻煩。

特別提醒:

這兩種方法可以配合使用, 加上孩子的主動活動與鍛煉,會收到很好的效果。

這種非手術療法越早開始效果越好,七八歲以上就基本無效了。

目前不主張孩子穿矯正鞋。一是矯正效果有限,二是孩子容易跌倒或崴腳,反而對孩子不利。

O型腿矯正操

1.八步矯正法。向後邁步走,注意要腳跟先著地,路線走直。每次走八步。2. 鍛煉腿部內側肌肉的方法:

雙腳分開與肩同寬,雙足稍內扣,膝關節內扣做下蹲和起立的動作。20次一組,每天做2~4組。不需要完全蹲下去即可。

 在3歲以下的嬰幼兒中,膝內翻相當常見,一般不需要特殊的治療,只要多注意觀察即可。

如果雙腿的“O型腿”不對稱,或者角度過大,或是不合乎生理年齡變化的孩子,就有可能屬於病理性“O型腿”。由於缺乏維生素D導致的“O型腿”,一般可分為輕度、中度、重度三個等級。

輕度,通過改善飲食、注意營養即可改善。除了補充維生素D和保證鈣質的吸收,還要使各方面的營養均衡,給鈣質吸收提供良好的基礎。

中度的腿部畸形,則要進行治療干預,采用肌肉注射維生素D2和維生素D3的方法,同時改善飲食營養,多注意戶外運動。

重度的腿部畸形,除了注射維生素D2和維生素D3,注意飲食營養、戶外運動,還要定期進行檢查,直到發育基本定型為止。

如果O型腿仍然得不到很好的糾正,可以進行手術矯正:

1、手術矯正

手術適應於O型腿程度非常重,或者已經並發骨性關節炎,出現關節疼痛的患者。手術的好處是被動治療,矯正立竿見影,不需要恆心和堅持。缺陷是手術技法不同,大多需要截骨,痛苦和風險大,費用高。

1)外固定器加胫骨結節倒U形截骨術。

這種方法優點主要有:截骨術操作簡單、安全、骨愈合快,不容易出現延遲愈合,采用外固定器便於掌握整形矯正時的角度,可使骨愈合角度准確,調整也方便。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可以下地活動,下肢肌肉不會出現萎縮。

2)胫骨結節倒U形截骨術,術後管形石膏外固定。

據統計,O型腿畸形完全矯正率可達70%以上。

2、非手術矯正方法

手法矯正通過矯正關節移位來治療O型腿。綁腿和正O儀其原理基本一致,都是通過松弛膝關節內側副韌帶,恢復膝關節內外側的穩定結構。從而使胫骨外旋,達到矯正目標。

非手術矯正方法,好處是費用低、風險小,缺陷則是主動治療,見效慢,需要長期堅持。沒有恆心就達不到矯正目的。

1)微創針刀治療

針刀治療原理,主要是松解攣縮失衡的軟組織,因為大多數O型腿都是軟組織失衡導致下肢力線異常,人體是一個整體,必須整體上來調整,脊柱,骨盆,雙膝關節,踝關節。

2)正夾板、綁腿方式的矯正

這種方式簡單易行,通過夾板和捆綁產生的壓力使膝關節處的韌帶進行調整。優點是不需要手術,容易操作,缺點是需要堅持,而且夾板和捆綁容易使膝關節部位的血管、神經造成損傷,嚴重者造成神經壞死。

3)儀器矯

儀器也是通過調節膝關節內外側韌帶。缺點是需要主動治療,需要根據患者的體質和恆心來決定矯正周期長短,比夾板、捆綁的費用要高很多。優點則是可以避開對膝關節部位血管、神經的損害。

4)矯正鞋墊

矯正鞋墊是外側高、內側低,在行走、站立時,可以給小腿一個向外旋轉的力量,能預防因走姿不好,導致的O型腿加重和形成。方便使用,但對於輕微O型腿患者有效,不適用於O型腿程度較高的患者。

5)鍛煉

“O”型腿通過鍛煉的矯正方法具體如下:

a) 直立,兩腳並攏,兩手扶膝做兩膝向正前方的下蹲 起立運動,做 20~3O次。

b) 彎腰,兩手扶膝做向左的和向右的繞環運動,做20 ~30次。

c) 兩腳開立稍大,彎腰,兩手扶膝做兩膝向內相靠停耗練習,每次停耗10秒鐘,做5~10次。

d) 兩腳平行站立。先以腳跟為軸,做腳尖外展和內旋 運動;再以腳尖為軸,做腳跟外展和內旋運動,各做20~30次。

e) 坐在椅子上,盡力用小腿夾住書,堅持一定時間。如果用橡皮帶將兩膝捆住做,效果更加顯著。

f) 跪坐在腿上,塌腰,兩腳慢慢向外向前移動,腰部隨之也逐漸直起來。做15~20次。

g) 下蹲,雙手叉腰,上身保持直立,雙腿張開 15— 20厘米,腳尖略微向外,吸氣時兩膝靠攏慢慢下蹲,盡可能深蹲並停留片刻,感到腿部肌肉緊繃。呼氣時慢慢打開雙膝,伸直站立,重復 10次。下蹲時膝蓋和大腿靠攏,對於矯正 O型腿很有效。盡可能的下腰深蹲效果會更好。

O型腿的預防與防止加重非常重要,除了先天以及器質性病變造成的O型腿,其他絕大多數的O型腿都是由於後天的不良習慣(跪坐、盤腿、運動、走路姿勢等)造成的。在日常生活要注意這些,避免形成O型腿,即便是通過各種方法矯正好了的患者,也要注意各種不良習慣,避免腿型復發。

0到1歲護理
兒子1個半月大便費功都拉不出怎麼辦?

兒子1個半月大便費功都拉不

推薦三款食療方 緩解寶寶咳嗽

  冬季

四款美味午餐食譜

  寶寶午餐要豐盛,盡量

寶寶發燒灌腸後體溫低出汗多礙事嗎?

寶寶發燒灌腸後體溫低出汗多礙事嗎? 寶寶發燒灌腸後體溫低

Copyright © 親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