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過後元宵又來,本是一家人團團圓圓、歡歡喜喜的日子,但去醫院就診的感冒、發燒、腹瀉甚至肺炎的患兒卻日趨增多,追根溯源,多是節日飲食不當引發“積食”所致。
專家在這裡教你三招對付孩子節後積食
由於嬰幼兒消化功能發育不完善,一旦飲食不節,就容易積食,引發嘔吐、肚子疼、發熱、厭食、咳嗽、腹瀉、便秘等不適反應。
如果孩子早上有口臭、舌苔厚膩、口唇干紅或晚上睡覺手心、腳心、腹部灼熱等,或3歲以下小兒食指青筋變粗,很可能積食了。專家建議,先飲食調節,再考慮用藥,若發燒超過38.5℃或病情不減,要求助兒科醫生。
飲食調節
如果孩子出現食欲下降、咳嗽等積食症狀,但還沒有外感症狀時,可采取飲食調節治療。
這時,一日三餐要稍微“欠”一點,選擇清淡的蔬菜、容易消化的米粥、面湯、面條等,不吃油炸、膨化食品,少吃甚至不吃肉類食物,可適當吃些魚蝦。
此外,還要讓孩子多喝水,保證睡眠充足、及時排洩,不去公共場合,積食情況就會逐漸緩解。
藥物消食
一旦患兒的症狀沒緩解或有低燒時,要考慮用消食藥了。專家建議:
1、大便干者:適合肥兒丸等,爛積丸等,幫助消積、化滯。
2、內熱者(表現為嘴唇紅、睡覺煩躁、舌苔厚等);適合健兒清解液、小兒清熱寧等,幫助消積、清熱。
3、咳嗽者:適用小兒消積止咳口服液等。
4、嘔吐者:適合藿香正氣等。
推拿消食
“家長還可以給孩子進行積食推拿,幫助消食、清熱。”黃繰介紹了三種方法,前兩種有消食退積之功效,最後一法能清熱、安神,對於發熱的積食患兒可以三法聯用,每天每種方法分別推拿10分鐘。
●退六俯沿患兒左上肢尺側(即下方),從肘關節向腕關節推,每分鐘推150-200次。
●瀉大腸沿患兒的食指,從虎口方位向指尖推,每分鐘推150-200次。
●清天河水沿患兒左上肢正中線(即手心一面的胳膊中間部位),從腕關節向肘關節推,每分鐘150-200次。
除此以外,還可取白蘿卜2斤、生姜2兩、大蔥4棵,剁碎後炒熱,放在患兒肚子上,用手搓至肚子發汗即可,也能消、退熱。
健康咨詢描述:
心理學家經多年研究觀察發現,一歲內嬰兒的智力發展有八次飛躍,每
概 述 嬰兒肚子疼是時常會發生的情況,但
寶寶13個月還沒長一顆牙怎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