鵝口瘡患兒口腔、舌上滿布白屑。因狀如鵝口,故名。因其色白如雪片,又稱“雪口”。中醫認為,本病可因先天胎熱內蘊或口腔不潔、感受穢毒之邪而致。邪毒蘊積心脾,上熏口舌而發病。嬰兒口腔黏膜嫩薄,不耐邪熱熏灼,故易於發生鵝口瘡。早產兒及久病、久瀉、體質羸弱的嬰兒更為常見。
現代醫學認為,鵝口瘡是因白色念珠菌感染所致。主要因為乳具消毒不嚴,喂乳者手指污染,母親乳頭未清洗干淨,出生時產婦陰道有念珠菌而受感染。亦可因營養不良、腹瀉、長期使用廣譜抗生素等引起。預防本病發生,乳母一定要注意清潔乳房。嬰兒用的毛巾、食具、吸奶器、奶瓶等要清洗消毒,防止此病反復發作。
中醫將本病分為心脾積熱和心火上炎兩類。心脾積熱治宜清熱瀉火;虛火上炎治宜滋陰潛陽、引火歸元。
內治法
(1)栀--7-3克、生石膏10克、黃連1.5克、黃芩3克、生地黃6克、赤茯苓6克、淡竹葉3克、燈芯草3根。水煎服,每日1劑。清洩心脾積熱。用於心脾積熱型,表現為嬰兒口舌滿布白屑,面赤唇紅,煩躁不寧,叫擾啼哭,口干或渴,大便干結,小便短黃。
(2)生地黃5克、玄參6克、麥冬6克、天花粉6克、生石膏12克、牛膝3克、沙參6克、生甘草3克。水煎服,每日1劑。滋陰潛陽、引火歸元,用於虛火上浮型,表現為嬰兒口舌白屑稀散,周圍紅暈不著,面白顴紅,精神疲倦,食欲不振或大便溏。
(3)小兒清熱解毒口服液,口服。1歲以內嬰兒每次3~5毫升,每日3次。用於心睥積熱型。
食療法
(1)黃花菜(金針菜)50克,蜂蜜50克。先用黃花菜煎湯半杯。再加蜂蜜調勻。緩緩服用,分數次服完。
(2)西洋參3克蓮子10枚、冰糖20克。碗內加水泡發後,再加冰糖,隔水蒸炖1小時。喝湯吃連子I肉,新生兒和較小的嬰兒可喂湯。剩下西洋參片次日再加蓮子同法蒸炖。西洋參可連用2次,最後一並吃掉。適用於虛火上浮型。
外治法
一旦發生了鵝口瘡,正確護理很重要。嬰兒在哺乳前後要用2%碳酸氫鈉溶液清洗口腔,局部塗1%紫藥水或制霉菌素。塗擦後不要馬上進食。應少量多次喂水,保持口腔黏膜濕潤和口腔清潔。大多在幾天後可愈。用碘伏外塗療效頗佳。用無菌棉簽蘸取0.5%的碘伏塗擦口腔黏膜,先塗上腭、後舌面,再塗兩側頰部、牙龈、口唇等。每個棉簽只能用1次,塗擦要均勻,且動作要輕柔快捷,以進食後塗擦為佳。每隔2~3小時1次,夜間不中斷。
單純性疱疹是單純疱疹病毒所引起的一種疾病,中醫稱為“熱瘡”、“熱氣瘡”。一般多發於口腔黏膜以及咽喉部、口腔周圍、顏面部皮膚及生殖器皮膚黏膜。口腔黏膜或唇周皮膚出現成簇狀針頭大小的透明小水泡,很快破潰形成潰瘍,周圍充血、水腫,有自發性灼痛,刺激時加重。6個月以上至2歲的嬰幼兒較易被感染。患兒常因疼痛哭鬧拒食,唾液增多,有時伴有颌下淋巴結腫大。一般7~10天自愈。
本病多為外感風熱邪毒,客於肺胃二經,蘊蒸皮膚,上擾口咽而生。或因肝膽濕熱下注,阻於陰部而成。治療以散風熱、清火毒、清濕熱為基本原則。
一般治療
口腔單純性疱疹是一種全身性疾病,支持療法和對症處理很重要。必須供給足夠的營養。必要時應臥床體息。除內服清熱解毒中藥和抗病毒藥外,還可口服復合維生素B、維生素C。
要注意清潔口腔。可用硼酸溶液每於飯後漱口。也可用馬齒苋30克,煎水待涼,用消毒紗布疊5~6層,浸透作濕敷,每次20分鐘,每日2~3次。或用紫草9克、板藍根15克、連翹12克、生苡仁20克,煎水,口服並含漱。每周2次,以防復發。
對於發生在唇部的疱疹,局部可用5%碘苷(疤疹淨)或5%無環鳥苷軟膏塗擦,每日4~6次。如繼發感染,可塗抗生素制劑,如2.5%金霉素甘油、新霉素或桿菌肽軟膏等。
中藥可用野菊花、旋覆花各15克,龍腦冰片2克。先將前2味藥研成極細粉,再同冰片研勻,以麻油適量調成稀糊狀。用時可持消毒過的羊毫筆蘸藥糊塗搽患處,干則頻加,通常3~5日即可收效。全身給予適量抗菌消炎藥物,必要時,口服一定量的止痛藥。注意:禁用腎上腺皮質類固醇制劑,以免病毒擴散而發生嚴重後果。
預防保健
應鼓勵患兒進食及飲水。乳母忌辛辣魚腥及雞肉、狗肉、蝦、蟹、豬頭肉、鵝肉、甜膩品等。宜食具有清熱解毒作用的清淡之品,如綠豆芽、冬瓜、黃瓜、西瓜、絲瓜、小白菜、鮮藕、馬蘭頭、荠萊、芹菜等。還可選用魚腥草、生山楂各15克,水煎飲;或綠豆30克,蘆根50克,水煎飲。
居住環境要安靜,盡量使患兒保持平靜不哭鬧。患兒的疱疹、唾液、糞便中都有病毒存在,所以應注意隔離,不要與其他人共用餐具,飯前便後要洗手。
孩子多大可以吃軟米飯
寶1歲多,揉鼻子和眼睛,怎
嬰兒吐奶怎麼辦?
出汗和睡覺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