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乍暖還寒的春天讓不少醫院的兒科迎來了一撥又一撥的小病號,他們的症狀大多是發燒、咳嗽和喉嚨痛等。然而,在這些看似小問題的背後,還潛伏著可怕的“殺手”——小兒腎病綜合征。
春季感冒容易引發小兒腎病
據了解,小兒腎病綜合征(簡稱腎病)為兒童腎髒疾病中十分常見的類型之一,雖然大部分患兒可治愈恢復,但部分患兒病情反復或遷延,少數甚至發展成慢性腎功能衰竭。據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兒科主任於力介紹,2~6歲的兒童抵抗力低,呼吸道感染常常會誘發腎病綜合征,所以家長切莫對“小病”掉以輕心。
發燒3天全身浮腫 原來得了腎病
今年3歲的男孩丁丁最近幾天發燒,並且嚷嚷喉嚨痛。媽媽先是給他服用退燒藥和清熱解毒的中成藥,然而2天後,丁丁依然高燒不退。去醫院就診,醫生診斷為急性咽喉炎,開了幾天抗生素。然而,丁丁媽媽認為孩子沒有咳嗽,吃抗生素有濫用之嫌,於是沒有按醫囑用藥。在隨後的3天裡,丁丁一直發低燒,好幾天都不想吃東西,雙眼睑及下肢還腫了起來,尿也少了。媽媽趕緊帶丁丁到醫院檢查,結果發現丁丁的尿中有大量的蛋白。醫生說,丁丁因上呼吸道感染,誘發了小兒腎病綜合征。
據於力介紹,小兒腎病綜合征臨床上表現為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及高度水腫的“三高一低”症狀。發病年齡多見於2~6歲的兒童,男孩多於女孩,男女比例約為1.5~3.7∶1。
呼吸道感染常常是誘因
小兒原發性腎病目前病因不清,但醫學界普遍認為上呼吸道感染是誘因,比如感冒、扁桃體炎、急性咽炎等,如果不及時有效控制感染,在1~4周後就有可能誘發腎病綜合征。免疫力低下也是誘因之一。值得注意的是,每年初春或季節交替之時,該病的病例就會有所增多。
除此以外,腎病綜合征也有繼發的,常見原因為系統性紅斑狼瘡、過敏性紫癜、乙肝、類風濕、代謝性疾病、繼發感染、藥物中毒等。
於力提醒,水腫是小兒腎病一個比較明顯的特征。如果孩子之前有呼吸道感染病史,早晨起床時又出現眼睑水腫,甚至全身水腫,就要留意。“有些男孩的陰囊會因為水腫表現光亮,而且不少患兒還會出現疲倦、厭食、精神萎靡、面色蒼白等症狀。”
據了解,小兒腎病綜合征若治療不及時可合並有低血容量休克、血管栓塞、急性腎功能衰竭等。“因此,如果孩子出現上述的表現時,家長們一定要引起重視,並及時帶孩子就醫診治,以免延誤病情,耽誤了治療的最佳時機。”
護理貼士:預防感冒是重點
患病後的護理重點是預防感冒,患兒不宜吃多鹽和高蛋白食物。因患兒長期服用激素,免疫力下降,易於並發呼吸道感染,應嚴格限制孩子的活動量,做些安靜的游戲,避免劇烈運動使孩子疲勞,加重病情。此外,要及時給孩子增減衣服,注意保暖。
遇上流感高發季節,家長要注意掌握疫情,避免交叉感染,幼兒園一旦出現其他疾病的傳染源,應及時將腎病患兒隔離。另外,平時應注意觀察孩子的小便,如發現孩子的小便顏色有改變等,應及時送小便到醫院化驗。
需要注意的是,小兒腎病不能打預防針,待腎病完全緩解和停藥1年以上,才可打預防針。
治療:激素是首選 家長別抗拒
於力指出,小兒腎病綜合征病程長,易反復,臨床治療上有一定難度。目前,沿用了幾十年的激素仍為腎病綜合征治療的首選。對於激素耐藥、頻復發、激素依賴腎病者,可采用細胞毒類藥物。此外,近年來國內外一些學者采用新型的免疫抑制劑治療,也取得較好的效果。
“采用以激素為主的中西醫結合綜合治療,小兒腎病是可以治愈的,患兒可與正常兒童一樣健康成長。”於力說,但關鍵是要堅持治療,定期復查,嚴格按醫囑服藥。
然而讓不少醫生感到頭痛的是,部分家長由於擔心激素的副作用,常常沒有按醫囑給孩子吃藥,甚至把醫生開的激素扔掉,結果使孩子的病情反復發作。“其實,家長無需過於擔心服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劑所帶來的副作用,這些副作用的危害比起腎病綜合征反復發作對身體帶來的傷害要少得多。而且只要按時復查,監測治療效果和藥物副作用,這些藥物的副作用是有限的。”
與此同時,腎病綜合征病程較長,極易反復發作,要維持1年半至2年的規范治療才能維持和鞏固治療效果。但臨床上不少患兒2~3歲時發病,到10~12歲時病還沒有好,原因之一就是沒有堅持治療。“長期反復發作可影響小兒的生長發育,使得治療變得極為困難,嚴重的病例還會演變成慢性腎衰竭。”於力認為,該病最好在固定的醫院堅持治療,而且治療療程結束後仍需定期門診復查隨訪至少2年。
1、硬腦膜上血腫:造成的原因大多是因為影響到中腦膜動
手足口症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一種傳染病,染上病後皮膚會出現類似水
動物性食品,也就是肉類食品,是優質蛋白的重要來源。肉類蛋白中的
很多專家提醒家長注意孩子的飲食。如果出現厭食,往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