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們在選擇時越來越注重商品的品質和天然性,在給寶寶選擇時更是尤為挑剔嚴苛。有時父母在選擇時會經常誤入“以價格較高的產品,來換取產品安全的保障”或者“以純天然的保健食品,來換取更好的補充效果”等誤區。究其真正原因,主要是因為很多父母對藥品與保健食品的理解有一定偏差,將保健食品當做藥品服用,並沒有科學的概念和系統的認知。
今天,我們一起來跟隨育兒專家探討關於兒童營養補充劑,到底該選擇藥品還是保健食品呢?
權威發聲:藥品與保健食品有本質區別,切莫混為一談
據相關統計數據顯示,對於兒童營養補充劑的選擇,口碑是父母們最看重的;其次是品牌知名度和生產廠家規模。但是,對於安全性問題卻始終概念模糊,選擇產品時並不會仔細閱讀產品標簽,更多則憑主觀判斷。那麼,藥准字號與食健字號之間的差異到底在哪呢?
1、定義不同
①藥品:是指用於預防、治療、診斷疾病,有目的地調節人體生理機能並規定有適應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質。藥品根據用途又可分為預防性藥物和治療性藥物,營養補充劑類產品大多屬於預防性藥物。
②保健食品:保健(功能)食品是食品的一個種類,具有一般食品的共性,能調節人體的機能,適用於特定人群食用,但不以治療預防和治療疾病為目的。
2、外包裝的批准文號
①藥品:查看產品外包裝上的批准文號,凡是批准文號標示“國藥准字×××”的產品為藥品,外包裝上標有紅色或綠色的OTC標示的為非處方藥品。
②從2000年起,衛生部負責保健食品審批工作,保健食品的外包裝的批准文號為“衛食健字(4位年份代碼)第××××號”(國產)和“衛食健進字(4位年份代碼)第××××號”(進口)兩種;2003年10月以後由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負責保健食品審批工作,批准文號為“國食健字G+四位年份代碼+四位順序號”及“國食健字J+四位年份代碼+四位順序號”。“國”代表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G”代表國產,“J”代表進口。
專家呼吁:父母應明確兩者區別,選擇適合的營養補充劑
1、保健食品入門門檻低,品質難控
中國消費者協會曾做過一次關於食品安全的網絡調查,保健食品被當選為網友最不放心的食品。因為保健食品不僅沒有治療作用,無需經過臨床驗證,僅僅檢驗污染物、細菌等衛生指標,合格後即可上市銷售;而藥品要經過藥監部門的層層審批才能批准上市,一個藥品從研發到上市往往需要經歷好幾年的過程,無論從療效還有安全性方面都需要臨床試驗的支持和驗證才允許上市,藥品具備怎樣的療效,具體針對哪些症狀,不良反應有哪些,這些都有嚴格的要求和標准。而保健食品不需要經過上述的嚴格審核便可投入市場,沒有臨床試驗的檢驗,自然就沒有明確的預防和治療疾病的作用。
另外,藥品必須在制藥廠生產,空氣的清潔度、無菌的標准、原料的質量等必須符合國家藥品食品監督管理局對制藥廠的質量控制要求。目前,要求所有的制藥廠都要達到GMP標准。而營養型的保健食品和食品則可以在普通的食品廠生產,它們的生產標准比藥品生產標准低得多。
2、保健食品存在
0-3歲是寶寶發育的黃金時期,其中維生素AD的作用功不可沒,不僅可以促進鈣吸收,增強抵抗力,對視覺發育和造血功能也有重要作用,對佝偻病、夜盲症、缺鐵性貧血等疾病有預防作用。不過,很多媽媽在給寶寶的選擇上可是犯了難,一些媽媽會選擇魚肝油進行補充,認為“純天然”“無污染”,可是事實真的這樣嗎?首先,魚肝油是從鲨魚、鳕魚等深海魚的肝髒中提煉出來的,黃色、帶腥味,隨著海洋污染日趨嚴重,海洋生物的體內富集重金屬和毒素,其提取物中還會存在重金屬超標的可能。另外,魚肝油中的維生素AD比例不可控,大多數都為10:1,而“藥”字號的維生素AD滴劑多為人工合成(比較知名的是達因藥業生產的伊可新),有效成分更精准,劑量也更明確,而且《中國藥典》明確規定,在0-7歲的兒童,維生素A與維生素D需要量的最佳比值為3:1,如此精准的控制,也需要通過人工合成來實現。 嬰幼兒身體嬌嫩,內髒器官尚未發育完全,各方面機能作用還不完善,不可盲目選擇保健食品,更不要盲從聽從“祖輩經驗”或者“朋友推薦”,應根據醫生推薦進行選擇。
寶寶小便有異味
這個會不會是口吃?
導語隨著時代的發展,越來越多的爸爸媽媽開始給寶寶使用紙尿褲,方
骨質增生的本質是人體骨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