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深冬腳步的臨近,寶寶的“補鈣工程”應該被媽媽們提到“特別關注”級別,因為在這個季節裡,寶寶身體對鈣的需求更為“迫切”。一方面,隨著氣溫下降,機體對鈣的吸收和利用率都在提高,此時補鈣可謂事半功倍;另一方面,冬季日照時間明顯縮短,寶寶戶外活動的時間大幅減少,易引起維生素D合成不足,影響鈣質吸收,導致骨骼生長放緩。
那麼,有些媽媽會問了,在這個“全民補鈣”的時代,到底怎麼判斷寶寶是不是缺鈣呢?補鈣的時候應該注重哪些事項呢?
潛在的缺鈣症狀,家長應小心警惕!
1、夜間盜汗:尤其是入睡後頭部大量出汗,哭後出汗更明顯。
2、夜驚、夜啼:夜間經常突然驚醒,啼哭不止。
3、性情異常:脾氣怪、愛哭鬧,坐立不安。
4、枕禿圈:後腦勺處的頭發被磨光,形成枕禿。
5、出牙晚、不齊:有的寶寶1歲半仍未出牙或牙齒發育不良。
6、生長遲緩、骨關節畸形:缺鈣的寶寶多數邁腿走路較晚,由於骨質軟,有的表現為“X”或“O”型腿,肌肉松軟無力。
7、前囪門閉合延遲:常在1歲半後仍不閉合,形成方顱。
8、肋軟骨增生:各個肋骨的軟骨增生連起似串珠樣,常壓迫肺髒造成通氣不暢,容易患氣管炎、肺炎。
9、肌肉肌腱松弛:寶寶缺鈣嚴重時,如果腹壁肌肉、腸壁肌肉松弛,可引起腸腔內積氣而形成腹部膨大如蛙腹狀;如果是脊柱的肌腱松弛,可出現雞胸、胸骨疼痛。
10、其他:寶寶缺鈣還時常出現食欲不振、精神狀態不好、抽搐、對周圍環境不感興趣、智力低下、免疫功能下降等症狀。
以上是寶寶佝偻病早期可能出現的症狀,缺鈣只是表象,真正原因是體內維生素D不足,促使體內鈣磷代謝紊亂,主要表現是骨骼發育障礙和神經精神反應異常,對智力發育也會產生影響。一旦發生骨骼變形將是不可逆轉的,因此,如果寶寶出現上述早期症狀,就應該受到家長的重視,並尋求專業醫生的指導,醫生會給寶寶做全面的體格和化驗檢查,以進一步明確寶寶的維生素D和鈣營養水平。
給寶寶補鈣的五大注意事項
不要以為寶寶吃了補鈣劑或者補鈣餐就能補鈣成功,如果想要給寶寶高效補鈣,媽媽還要注意以下幾點:
1、補鈣同時需注意日常飲食
菠菜、空心菜、竹筍、洋蔥、茭白等都含有大量草酸,草酸容易與鈣元素結合而影響吸收。所以,補鈣期間最好把蔬菜放到熱水中燙下或是在飯前2小時或飯後3-4小時服用鈣制劑。如果將鈣制劑混在食物中只能吸收20%,因此,補鈣要與每餐間隔半小時以上,也不要跟奶混在一起。
2、補鈣需酌情適量切勿過度
補鈣也要適量,不是越多越好。嬰幼兒每天應攝入的鈣量約為400毫克,如果攝入的鈣量超過標准過多,可能會導致便秘,甚至干擾其他微量元素如鋅、鐵、鎂等的吸收和利用,還可能導致腎、心血管等器官組織發生鈣沉積,如產生腎結石的潛在危險等。
3、選擇適合寶寶的鈣制劑
給寶寶選擇鈣劑要遵從“五高一低”原則:含鈣量高,溶解度高,生物利用度高,腸道吸收度高,安全性高,重金屬含量低,經過多年臨床驗證的兒童補鈣產品蓋笛欣(復方碳酸鈣泡騰顆粒)就是此類鈣質的代表,更加適合嬰幼兒補充。
首先,碳酸鈣的含鈣量高達40%,最大優勢就是服用同樣重量的鈣,攝入的鈣元素會更多,從而減少了孩子的胃腸負擔;其次,泡騰顆粒劑型溶解迅速,溶解度高更易吸收,從
4、補鈣的同時補充維生素AD
據相關數據顯示,很多孩子真正缺的不是鈣而是維生素D。維生素D的作用是保證鈣被腸道充分吸收,同時保證體內的鈣不會從尿液裡流失。如果維生素D量不夠,就會表現為“缺鈣”。另外,維生素A對促進嬰幼兒骨骼生長意義重大,如果缺乏會造成骨骺端成骨障礙,會使孩子發育遲緩。因此,兒保醫生建議媽媽們從寶寶出生15天起,每天補充伊可新維生素AD滴劑並且堅持到3歲。AD同補,營養全面均衡,不僅可以促進鈣質吸收,還能增強寶寶自身的抵抗力。
5、鈣鋅切勿一同補充
如果將鈣和鋅混合一起服用,雖然鋅不會干擾鈣的吸收,但鈣能降低鋅的吸收,故兩者同用實際上只發揮了補鈣的作用,補鋅的功能因受抑制而無法發揮出來。因此,一定要將兩者分開服用,比如早晚服用鈣劑,中午服用鋅制劑,兩者間隔至少3小時。
在這個“全民補鈣”的時代,父母應該學會理性對待認真分辨,才能為寶寶“鈣”出一座健康城堡!
出生後3~4天的孩子全身皮膚開始變黃,這是生理性黃疸
寶寶5個月請問直接添加輔食
吃完奶,寶寶很容易會哭鬧,這是因為寶寶胃的入口松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