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界普遍認為:經過早期閱讀培養的兒童有良好的語言能力,並且證明它與兒童入學後的認知水平、讀寫水平均有較高的相關關系。
閱讀要趕早
教育界普遍認為:經過早期閱讀培養的兒童有良好的語言能力,並且證明它與兒童入學後的認知水平、讀寫水平均有較高的相關關系。據了解,有人認為學前階段應以發展幼兒的口頭語言為主,而閱讀是進入小學後的學習內容。他們擔心因為幼兒智力發育不完全,過早讓幼兒識字會增加幼兒的負擔,甚至使幼兒產生厭學情緒。對此,相關教育專家表示,這種擔心是多余的,就目前我國的小學生識字狀況來看,遠遠不能達到兒童自身發展的需要,小學中多出現學生識字量少,閱讀能力低導致成績不理想等問題。
閱讀是以識字為基礎的,因此早期閱讀自然而然就要與幼兒的識字量聯系在一起。教育專家將早期閱讀分為早期閱讀經驗、早期識字經驗和早期書寫經驗,其中早期識字經驗是基礎的基礎。過去我們對早期閱讀的理解僅僅停留在是讓幼兒聽聽成人講故事,而把識字和自己獨立閱讀這一關鍵忽略掉了。
識字要科學
識字如此重要,是不是意味著幼兒識字越多越好呢?帶著疑惑,筆者走訪了南開大學博導、中國語文現代化學會會長馬慶株教授,他表示:幼兒識字的目的是為了閱讀。教育界普遍認為運用科學方法篩選出來的高頻字,掌握400個便能達到初步閱讀,掌握1500個便可讀懂普通書報96%以上的內容,如果一味追求孩子識字量或壓縮應有的時間,摒棄了科學的篩選,不能達到盡早閱讀的目的,違背識字教育的初衷。
興趣很關鍵
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馬教授強調,3-6歲幼兒有其自身的發展規律和性格特點,他們愛玩好動,好奇心強,精神不易長時間集中,對於事物記得快忘得也快,硬性讓他們識2000-3000字不僅達不到閱讀的目的,還會損害孩子學習的興趣。這些都要求我們教育工作者在對幼兒進行識字教育時要保護其好奇心和尊重幼兒學習興趣,創設豐富的、充滿趣味性的教育環境,最大限度的滿足幼兒的求知欲。
炎炎夏日,許多家長都喜歡從冰箱裡拿出冰冰的食物給寶寶降暑。可是
&
新生兒寶寶臉上有小皮兒怎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