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子女好與壞,在於溝通和關懷。家長,你們現在和孩子的溝通是否還處以那“牛頭不對馬嘴”的情況?現在我們來分析學習下,如何讓各位家長與孩子正確溝通。
和孩子溝通的前期工作
1、和孩子密切相處,了解孩子的想法和喜好。溝通最主要的一個方式就是聊天,爸爸媽媽們要騰出時間和孩子相處,密切觀察孩子對哪些事物感興趣,了解他最近是否遇到苦惱的問題,然後就孩子的想法和喜好尋找話題進行交流,這樣會激發孩子和父母交談的興趣,促進親子關系。
2、學會傾聽孩子,學會向孩子傾訴。現在很多文章都在引導家長要學會傾聽孩子,但卻忽略了一點,那就是家長要學會向孩子傾訴。溝通是互動的,是雙方面的。如果家長只一味傾聽孩子的想法,那你的孩子就可能會變成一個只喜歡吐苦水,尋求別人幫助卻不會傾聽別人的想法幫助別人的人了。
3、體會孩子的感受。當孩子的玩具壞時,或當孩子和小伙伴鬧別扭時,孩子會難過上好半天,如果家長認為:小孩嘛,很快就會忘記的。或者就只會一味和孩子說:“沒關系的,要堅強點。類似這樣硬邦邦的安慰,孩子會覺得你根本體會不到他的難過,久而久之,他遇到困難時就不會和你說,而是一個人憋在心裡了。如果父母改成說:“我也很難過,我們一起來想想有什麼好辦法可以解決這件事情好嘛?”相信你的孩子會很願意和你溝通的。
4、了解孩子的潛能,對孩子的要求要適當合理。每個孩子都擁有獨特的資質和潛能,如果想讓你的孩子有良好的發展,那麼現在開始先停止按你的喜好來為孩子選擇學習的內容,停止逼迫孩子進行一些活動。了解來自與觀察,例如:孩子對音樂聲特別敏感,聽到音樂聲就特別興奮,平時能模仿不同的聲音,對音階的掌握很准確,喜歡各種樂器,那麼表明你的孩子在音樂方面有很大潛能,可以和孩子進行商量讓他參加音樂類的學習。
5、認真對待孩子提出的問題。0~6歲的孩子都是好奇寶寶,他們提出的每一個問題都可能是他們細想火花的一次閃現,如果家長隨意對待,敷衍了事或者信口雌黃,那麼你可能扼殺了孩子一次具有創造性的想法或把孩子引到了一個錯誤的方向上。家長要珍惜孩子的好奇心,對孩子提出的問題,要有耐心,認真回答。在方式上不可運用生搬硬套理論解說或成人化口語,盡量采用擬人化或童話式的方法給孩子講解,符合孩子“泛靈”的特點。
3大場景 更好跟孩子溝通
關心話語:簡練說
場景與假設
1、您送孩子去上學,出門前,邊給他整理衣服邊叮囑他:“樂樂,路上要小心,過馬路時要等綠燈,遇到生人別隨便搭腔,遇到什麼困難,記得找警察……”可您的孩子卻頭也不抬:“媽媽,您真煩人,每天都講這一套!”
2、您去學校接女兒回家,一路上,邊給她擦汗邊關切地問:“苗苗,在學校聽話嗎?有沒有人欺負你?還記得老師布置的家庭作業嗎?”結果,女兒給您的回答卻是:“媽媽,我的耳朵都要起繭了!”
事實與結果:在這樣的交流與溝通中,您越來越無法理解孩子:這孩子怎麼越來越討厭我?其實,每個孩子都渴望得到家長的關心和愛撫,但“小大人”意識又使他常表現出不願接受的樣子,尤其不喜歡家長“窮追猛打”式的提問和喋喋不休的說教。
應該這樣做:有位聰明的媽媽曾在兒子上學前故意問:“路上應該注意什麼?”兒子快樂而驕傲地回答:“注意安全!”由此可見,對於關心的話,家長干脆、簡練的囑咐會更加有效。
知心話語:含情說
場景與假設
1、您忙了一天了,回到家還要拖著疲乏的身體做飯,可5歲的女兒偏偏有道算術題不會做,過來找您幫忙。您心裡很煩,但壓住火氣跟她說“知心話”:“甜甜,媽媽現在忙死了,作業待會兒再做,體諒下媽媽,啊!”結果,女兒去看動畫片了,您後來也忘了這事,第二天早晨醒來,女兒發現作業沒寫完,大哭大鬧,不肯上學。
2、您發現兒子這兩天心情不好,整天悶悶不樂,於是您讓先生去和他說說知心話,溝通一下,可是,才6歲的兒子居然發脾氣了,說爸爸侵犯他的隱私權。您和先生面面相觑,措手無策。
事實與結果:家長放下身段,想和孩子說說知心話,結果,卻發現和孩子的距離越來越遠。這是怎麼回事呢?其實,並不奇怪,隨著小家伙的漸漸成長,您會發現,他內心的秘密越來越多了,有時,甚至用謊言來搪塞您的關心。
應該這樣做:家長若想與孩子交心,首先要注意營造融洽的氛圍。勸導孩子,也應注意方式、方法,比如:“小強,爸爸給你講故事,講爸爸像你這麼大時的淘氣事兒……”就這樣,兩代人或隔代人的交流在不知不覺中完成了,知心話才能為孩子所接受、理解。
開心話語:帶理說
場景與假設
1、您今天升職了,心情愉快,想把這份快樂讓4歲的女兒一起分享:“然然,爸爸厲害吧,如果你以後也像爸爸這麼厲害,我和媽媽就滿意了!”沒想到,小家伙不以為然:“我以後肯定比您厲害。”您笑到一半,卻發現女兒的嘴巴噘得高高的,很不開心。
2、女兒今天幫您洗碗了,您很開心,於是遞給她一個蘋果:“來,這是媽媽獎勵給你的!”可您發現,女兒的眼神裡似乎有些期待,可您不知道她需要的不是蘋果,而是一句獎勵或者鼓勵的話。
事實與結果:家長覺得越來越弄不懂孩子,往往自己很快樂的時候,因為一句話或者一件小事“得罪”了孩子,讓小家伙變得不開心,再或者,您明明是想讓小家伙開心點,卻弄巧成拙,反倒讓他哭起了鼻子。開心話能消除孩子心裡的不痛快,而一家人分享開心更能增添家庭的凝聚力,不過,如何讓開心話有趣而又意味深長卻並非易事。
應該這樣做:有位父親看書時太困,睡著了,連眼鏡都沒來得及摘。醒來後,女兒問他,為什麼睡覺時還戴眼鏡,這位父親靈機一動,诙諧地說:“爸爸做夢也在看書,不戴眼鏡看不清字呀!”而有位媽媽在兒子考試考砸後,一邊講笑話開導他,一邊告訴他“失敗是成功之母”的道理。寓理於趣的回答,使孩子潛移默化地接受了有益的教育。
●把自己也變成孩子,走進他的世界,和他融成一片。因此,家長是否擁有一顆赤子之心,非常重要。
●和孩子密切相處,從他的語言及行為中了解他的想法、喜好和內在需要。
●注意孩子的反應與態度。在和孩子說話時,仔細地把他的話聽完,了解他的想法及立場。
●體會孩子的感受。當孩子在外面受了委屈,與好朋友或心愛的寵物分離時,家長只是一味地告訴他“沒關系,堅強一點”,“這沒什麼好難過的”,會讓孩子覺得家長一點都不能體會他的感受。若家長能以同情和理解的態度對待孩子,適時地給予親情慰藉,就會有截然不同的效果。
●了解孩子的發展,不要盡說些他無法理解的話,或提出他達不到的要求,讓他覺得辛苦,壓力大。
●認真回答孩子的問話。孩子提出問題時,應先了解其真正含意,並針對孩子的需要做回答。例如孩子問:“媽媽,你要不要去買菜?”這個問題的真正意思可能是:“媽媽,我想跟您一起去買菜。”假如您知道孩子的真正目的,就可以說:“要啊!你要不要一起去?”孩子聽了必定會很高興。
●避免用“我命令你……”“我警告你……”“你最好趕快……”“你真傻”,“你太讓我失望了”等帶有指揮、命令、警告、責備、拒絕等負面意義的語氣說話。也許你一時控制不住自己說出的一句話,會對孩子幼小的心靈產生重大的影響。當你很生氣時,一定要讓自己的情緒穩定下來後再去和孩子進行交談,因為人生氣的時候是會失去理智的,不要讓不理智的情緒控制住你的語言。
●經常變換新鮮的話題,引起孩子的興趣。例如:“我猜猜看你今天發生了什麼事?”“如果有一天,太空人真的來到地球……”等話題,相信會比“今天過得好不好?”“快樂不快樂?”更吸引孩子。
●充實孩子的生活經驗。親子對話的題材,往往來自生活,家長可以帶領孩子觀察身邊的各種事物,如一花一草一木,路上汽車的顏色、造型、品牌,街上行人的穿著打扮、說話內容,百貨櫥窗……都可以成為談話的素材。
原標題:媽媽必須知道的應對寶寶腹瀉7大要點 1.腹
該有多重?
不常見慢性咳嗽 1。先天性呼吸道疾病 年齡:1歲以內的寶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