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他們成長和思想的軌道,有他們的世界,我們應該尊重他們的探索和創作,讓他們有更開放的心態,更濃厚的興趣行走在這創造的動力循環中。
1.寶寶嘗試著發現和改變,但家長卻在制止。
寶寶在很小的時候就已經顯示出他獨特的創造性了。7個月的嬰兒為了拿到另一個喜歡的玩具,會把已抓到手裡的玩具倒換到另一只手裡,騰出這只手去拿就近遞過來的引起他興趣的新玩具。這個行為就是寶寶在擺弄探索過程中,自己將已學會的動作重新組合來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的過程。但是寶寶的很多探索行為不總是能讓爸爸媽媽理解的。比如說,為了探索一本書,他們會把它塞到嘴裡啃一啃,嘗一嘗;為了探索紙張的質地,他們會用雙手配合把爸爸的圖紙給撕的粉碎。為了確認自己動作的影響力,它會不停地把積木扔出去……在爸爸媽媽眼裡,這可能是破壞性的行為了,通常會阻止寶寶。這樣的阻止會壓抑寶寶探索的熱情,打破了寶寶的創造動力循環。
可是,正是在這樣的“破壞”中,他們滿足了自己的好奇心,發揮了自己的創造力,並且達到了學習和練習的目的。所以,只要孩子是安全的,就可以盡量不干涉孩子的探索行為。如果孩子要做很危險的事情如觸摸電源插孔,撕掉爸爸重要的文件和圖紙,那就一定要把寶寶抱開,同時要用替代的東西繼續來滿足寶寶探索的興趣,如給寶寶買個洞洞蘋果的玩具,來代替電源插孔,給寶寶彩色的小紙片替換下爸爸的圖紙。
2.寶寶在探索、創新、表達自己,家長卻予以否定。
在鼓勵創意的環境中,孩子會盡力發揮自己的想像力和動手能力,表現出極大的好奇心和破壞性。他們會將家裡大大小小的東西拆個遍,想出各種各樣新奇的游戲,嘗試很多新鮮的東西。他會從爸爸媽媽眼中的“破爛”或者“廢品”中發現美,並且要把這些美展示出來,用它們做成自己認為極具價值的“作品”。這些東西在孩子眼裡十分珍貴。家長往往會被寶寶這種種破壞行為而發怒,對於寶寶的創作不屑一顧。
其實,只需交給孩子思維的基本規則,讓孩子明白做人的基本道理,剩下的,就讓孩子自己去探索吧。別怕孩子犯錯誤,相信他會從錯誤中悟出屬於自己的真理。孩子有他們成長和思想的軌道,有他們的世界,我們應該尊重他們的探索和創作,讓他們有更開放的心態,更濃厚的興趣行走在這創造的動力循環中。
3.寶寶根據興趣在探索,家長卻給以物質激勵。
寶寶喜歡自由的塗畫,喜歡用積木搭建各種造型,喜歡講出有趣的故事,探索、創造本身的快樂讓寶寶興奮、激動,刺激著下次的再探索和再創造。可是,很多家長卻為了鼓勵寶寶的創造行為,鼓勵寶寶探索,以物質手段來激勵寶寶,如“寶貝,你要能搭出大高樓,爸爸給你買棒棒糖”,“寶貝,你要是能再畫一個小貓咪,媽媽帶你去吃肯德基”。
其實,這樣的物質激勵往往起到適得其反的效果。給予寶寶過多的物質刺激,會讓他們失去探索和創造本身帶來的快樂,時間久了,他們會放棄已有的探索和創造行為。
4.寶寶只有在寬松的環境裡才能有所創造,可家長卻給以催促和競爭壓力。
有些家長為了促進孩子多思考,常常限時催促寶寶回答一些問題,給孩子時間壓力。有些家長認為讓孩子之間進行比賽能促進寶寶創造行為的出現。
可是,在孩子疲於奔命的時候,思考往往會被擠掉。創造往往在寬松的環境才會湧現。
所以,家長要培養寶寶的創造力,就不要給寶寶制造緊張的心理壓力。
5.家長為了讓寶寶有更豐富的知識以利於創造行為的發生,大量的給寶寶填鴨知識。
忽視寶寶興趣的大量知識的輸入,會讓寶寶的大腦象計算機無法承載太多的東西而死機一樣失去自主思考的能力,而無法運轉,失去創造的能力。
6.家長忽略寶寶的思考,總愛給以標准答案。
如果寶寶給出的答案不合乎家長的要求,家長會拿出標准判官的姿態來糾正寶寶。如果正確的答案只有一個的話,寶寶的思維就失去了自由,更談不上創造了。
寶寶一歲多,肚子疼,大便也
健康咨詢描述:
寶出生之後,父母總是小心的呵護自己的寶寶,生怕他受
市民王女士給她1歲的兒子購買了一種進口羊奶粉,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