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他們獨特的視線和獨特的思考方式。值得一提的是,孩子有一個時期會有一種把所有東西都視作有生命。給孩子營造有愛的家庭氛圍。
如果你細心觀察就會發現:有一個時期寶寶會把一切東西都視為有生命、有思想感情和活動能力的。因此,我們常看到這個時期的孩子與枕頭“談心”,與布娃娃、布熊等玩偶“講話”……
幼兒期的孩子,特別是三四歲的孩子普遍存在一種獨特的心理現象——泛靈心理。泛靈心理,就是這個時期的孩子把所有的事物都視為有生命和有意向的東西的一種心理傾向。
孩子的這種泛靈心理,對我們的家庭教育有積極作用,同時,也是個巨大的挑戰。年輕父母該采取什麼樣的對策呢?
對策一:用擬人化的方法來回答孩子所提出的“棘手問題”
孩子是好奇的。從3歲左右開始,寶寶就會對我們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有些問題的答案是這個時期的寶寶心理水平難以理解的,但是對孩子的提問我們又不能不回答,否則寶寶提問的次數就會減少,甚至會使他對事物失去應有的好奇心。對於孩子的提問,我們可以根據他的心理特點,采用擬人化的方法間接地回答。
問題1:“月亮為什麼跟著我走?”
“大概是月亮喜歡你,所以跟著你走。”這樣的回答,總比你對孩子說“你還太小,爸爸告訴你,你也不懂”更能滿足孩子的求知欲望。
問題2:“魚為什麼會有魚鱗?”
“就像你在游泳時要穿游泳衣一樣,魚在水中游泳也要穿游泳衣——魚鱗就是魚的游泳衣。”
問題3:“太陽為什麼會落下去?”
對於這個問題,如果你是從太陽與地球的關系上回答,或者是用動力學原理來科學准確地回答孩子的上述問題,這個時期的孩子是不可能真正理解的,但是你可以這樣回答:“一到晚上,動物們回家睡覺了,太陽公公也到山的那邊去睡覺了。”這樣的回答同樣可以使得孩子得到相應的心理滿足。
對策二:培養寶寶的愛心與同情心
比如,父母可以將物“擬人化”以激發孩子的泛靈心理,使之產生移情心理,進而理解和形成相應的良好習慣。例如,在教育孩子不要把牆壁搞髒,不要把小凳子弄壞,你可以說:“小凳子如果被摔了,一定會很痛的;如果把它的腿弄斷了,走起路來多難受啊!”孩子聽了以後,一定會非常注意,還會擦擦凳子,撣撣牆壁上的灰塵。這樣,孩子愛護物品、愛護環境衛生的良好習慣,就很容易形成。再比如,教育孩子愛護花草樹木,愛護小動物,愛護其他小朋友,我們都可以利用其泛靈心理,使之對相應的人或物產生移情心理,進而形成同情心,使其愛護他人和物就像愛護自己一樣。
提醒:平時不要給孩子講有恐怖情節的故事或看恐怖的影視節目。因為這個時期的孩子容易受泛靈心理影響,它們很難區分現實與虛構,他們往往把畫冊、影視、故事裡的鬼怪、猛獸、機器人的故事情節或形象和現實生活混淆,對恐怖的畫面內容尚缺乏分析能力,以為現實生活中真的存在影視節目或故事中的妖魔鬼怪,因而產生不該有的恐懼心理,有時甚至還會產生幻覺。因此,我們除了在語言、圖畫等方面應刪除會使孩子產生恐懼、被傷害的內容外,還應盡量避免讓孩子看帶有恐怖鏡頭的影視節目。這樣將有益於發展孩子勇敢、大膽、無畏的品質,進而有益於他們心理的健康發展。
注意:不要有意無意地利用孩子的泛靈心理,來為其行為的過錯推卸責任。現實中我們常常可以看到這樣的情形:孩子不小心被木條絆倒,帶孩子的成人往往會一邊撫慰孩子,一邊指使孩子或幫孩子去“打”或“罵”那將其絆倒的木條。由於受泛靈心理的影響,一般的孩子都會在“懲罰”木條而獲得“報仇”後,逐漸恢復內心的平衡。其實這種做法是不妥的。因為這等於為孩子推卸責任,這不利於他們責任感的形成。因為事實上,孩子跌倒不是“木條礙事”而是他自己不小心,應受到責怪的是他自己而不是木條。
睡覺蹬腿是缺鈣嗎
概 述 寶寶剛出生的時候,醫生都要求媽媽
健康咨詢描述:
注意力不集中,即所謂的不專心,是一個在孩子中十分普遍的現象,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