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親寶網
親寶網
 親寶網 >> 3到6歲 >> 3到6歲教育 >> 據說溺愛孩子是在補償自己,你認同麼?
3到6歲飲食3到6歲護理3到6歲疾病3到6歲教育

據說溺愛孩子是在補償自己,你認同麼?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補償心理"這個詞,"補償心理"是指人在成年後,會對自己小時候匮乏的東西產生欲念,從而將對欲念的滿足給予孩子的現象。因為"補償心理"的影響,出現了很多家長溺愛孩子或者強迫孩子的現象。

家長對孩子的補償心理主要有3種

1、家長補償自己童年的不足

一般是自己小時候父母管教特別嚴,或者家裡特別窮,所以自己有了孩子後就走入另一個極端。

2、家長補償陪伴孩子時間不足

家長因為工作繁忙或其他原因,不能經常陪伴孩子,所以對孩子的要求有求必應。

3、家長補償孩子的不幸遭遇

這些家長或者已經離婚,或者孩子身有殘疾,家長對孩子有一種歉疚,總覺得對不起孩子,從而溺愛孩子。

家長對孩子補償心理的常見情景

有的成年人小時候受到父母的忽視、拒絕、懲罰後,焦慮、悲傷、恐懼的情緒會深深印在腦海中。為人父母後,一旦發現自己在拒絕孩子,或孩子的表現類似自己的經歷時就會不寒而栗,本能地終止正在發生的事情。

類似心理補償的行為還有:因為自己小時候的考試焦慮而放縱孩子逃學、逃避考試,或者因為小時貧困,脫離自己的客觀條件為孩子創造優越的物質生活條件等等……

有的父母因為從小沒有受到很好的教育,於是要求孩子去參加各種興趣班,報考某所學校或獲得某個學位等等,把自己的人生理想強加到孩子身上,剝奪了他們選擇自己發展方向的權利,孩子缺乏規劃人生的動力和追求興趣的勇氣。

由於通過孩子進行心理補償的過程幾乎是一個自動化過程,常常不被父母意識到,有時即使意識到了也被認為是理所應當。懷有"補償心理"的父母往往不考慮具體情況而去強迫孩子按自己的要求成長,這種做法實際上有悖因材施教的原則,還會使孩子產生逆反心理,甚至會讓孩子形成強迫性格或患上強迫症,導致成年後做事情猶豫不決,個別孩子還會變得極具控制欲,不利於以後與他人的正常相處和交往。

幾乎這類家長都會為自己辯護說:"我只是希望讓孩子得到最好的。"可事實上,實際上根本不存在"最好"的東西,包括"最好"的成才環境。道理很簡單,任何"不好"的環境包括劣性刺激,對孩子的成長都不能說完全無益。"讓孩子得帶最好的"往往會害了孩子,專家們稱之為"甜毒品"-----表面上香甜可口,實際上它像毒品一樣,會對孩子的成長造成不良影響。

心理補償易出現誤區

誤區一:孩子應該放在首位。

殊不知,越是以孩子為中心的家庭,孩子就越以自我為中心。正確的做法是,孩子總是在不斷成長的,除了嬰幼兒時期以外,並不需要家長太多關注。

誤區二:對孩子應該完全講民主。

正確做法是,你對孩子提出的要求就是"要求",而不是"希望"。家長有必要讓孩子明白,"因為我是你的父(母)親,我有責任為你做主。"

誤區三:家務活父母做就行。

正確的做法是,孩子作為家庭成員之一,完全應該為家庭盡義務。調查表明,目前家長要求孩子做家務的只有10%,而僅僅是上一代,這個比例還是90%。

誤區四:應當設法滿足孩子的一切願望。

正確的做法是,生活本身就包括種種挫折,要讓孩子體驗成功,也要讓他經受挫折的考驗。最理想的結果是,對孩子的希望不必樣樣滿足,總體上只要能滿足他們全部要求的25%左右就行了。樣樣滿足孩子,實際上就是告訴他們優裕生活可以不勞而獲!

尋求心理補償,雖然並不一定是件不好的事情。然而過度補償的行為卻可能產生問題,家長們在家庭教育中請千萬慎重!不要因為自己的原因,傷害了孩子。

康Q母嬰網小編有話說:相信很多家長都說過:"我不能讓我的孩子再受我小時候的苦"這樣的話,想要給孩子最好的生活並沒有錯,但是很多家長並沒有意識到這種"補償性心理"帶來不利影響。對孩子的愛是要有原則有度的,以免因為愛而害了孩子。

3到6歲教育
新生兒的12種本能反應

  小寶寶一出生就會游泳、會走路,事實果真如此嗎?其實

寶寶只吃奶不肯吃粥飯

寶寶只吃奶不肯吃粥飯

媽媽們注意:輔食添加需按部就班

  給孩子添加輔食,可以讓他吸收到更為全面的營養,使身體發育更

三個多月寶寶的好營養攻略

  喂養的次數和間隔  &ems

Copyright © 親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