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大家夜夜追的《芈月傳》已劇終,雖然劇情已落幕,但是劇情引來的思考卻剛剛打開。在劇中,盡顯女人的江湖,除了風頭最足的芈月就要屬芈姝了。芈姝,嫡公主出身,溫文爾雅,作為秦國王後,曾另眾人艷羨,但卻對孩子過分嬌縱,最終落得贏蕩早年便殁了的下場。在劇中,芈月與芈姝的育兒方法大相徑庭,最終的結局也不同。媽媽們在追劇的同時,也可以好好自測下,你是屬於芈月體還是芈姝體?
有網友分析說,就熱播的《羋月傳》,可以仔細分析下父母對孩子的影響:嫡公主出身的芈姝雖然位高權重,但對孩子期望過高,過度溺愛,不講究方式,導致孩子霸道、驕橫,不懂謙讓孝順、不知天高地厚,最終喪命。而沒落貴族出身的芈月注重對孩子人格的培養,在孩子年幼時扶持其成長,在孩子成熟時得體退出,自己也不斷充電學習,讓孩子不斷成長,最後孩子成為皇帝,自己也成為太後。
義烏精神衛生中心的心理醫生丁仁峰說,孩子的一言一行,可以看出背後父母是什麼樣子。家長們,不妨對照下,在教育孩子問題上,自己是芈姝還是芈月。
▲芈姝式家長
過分溺愛
不講究育兒方式
劇中,羋姝的孩子蕩兒調皮又霸道,經常欺負小伙伴。對此,羋姝從來不以為意,甚至有些洋洋得意。當有家長找上門,告訴她蕩兒又欺負人了,她總是板著臉,語帶嘲諷地把別人打發走。在羋姝看來,"我的孩兒欺負誰都沒關系,只要他不被欺負就行"。殊不知,長期以往,養成了孩子霸氣、驕縱的個性。
丁仁峰說,我們的身邊也不乏這樣的家長。自家孩子在學校裡,今天打哭男同學,明天撕爛女同學的課本,其他家長前來告狀時,非但沒有教育孩子,反而覺得自家孩子很厲害,甚至還會暗中誇獎孩子,並"諄諄教導":"要是有小朋友打你,一定要想辦法打回來,打傷了人,媽媽會賠醫藥費的。"
羋姝是嫡公主,從小就集萬千寵愛於一身,吃的用的都是最好的,成親後,又是秦國的王後,一切用度自然也是最好的。她的孩子也不例外,不管吃的穿的玩的,都是最好的。只要孩子開口要,就一定滿足他。這種毫無原則的"富養",讓蕩兒覺得世間一切自己都應該得到,給他什麼他都不會感激,也不會珍惜,看到自己喜歡的姑娘,更是死纏爛打,一定要據為己有才肯罷休。
▲芈月式家長
以身作則
注重培養孩子人格
芈月母親早逝,但她沒有自暴自棄,認識公子歇,師從屈原,讀書甚多,跟著女醫摯認識很多中草藥,關鍵時刻自救,還能救人……生存的不易造就了她開朗的性格、健康的體魄、寬廣的心胸。有了兒子稷兒後,她還要幫大王看策論,虛心學習,讓自己清楚做國君該了解什麼,如何培養國君。
孩子知道媽媽不會時刻陪在自己身邊,反而對和媽媽相處的時光特別珍惜,媽媽說的話,他也願意聽。因為媽媽的眼光跳出了家庭的圈子,跟孩子聊天,每天都有新內容,讓孩子覺得,跟媽媽聊天是一件很開心很受益的事,增進母子關系。相反,如果父母整天圍著孩子轉,孩子一次考試不理想,就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跟孩子談論的話題只限於成績,會給孩子造成壓力。
丁仁峰說,生活中,很多家長也常要求孩子多學習、多看書,可自己卻沉迷於麻將、網絡游戲。家長培養的不應該只是孩子的知識和技能,家庭教育要傳遞給孩子健全而獨立的人格,而家長的以身作則非常重要。
小編有話說:孟子曾雲"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雖然我們教育孩子的時候並沒有必要真的勞其筋骨,餓其體膚,但是應該注重對他們人格的培養,不應該對他們放任嬌縱。
兒童營養專家調研結果表明,我國大約2/3的兒童,有特別偏愛或總
嬰幼兒正是身體長得最快的時候,骨骼和肌肉發育需要大量的鈣,因而
寶寶被什麼咬了
2歲感冒愛發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