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有很多的抗生素:肥皂是抗菌的、冰箱、空調也有抗菌的,具有抗菌性的生活用品越來越多,就意味著給造成抗生素的耐藥性的機會也越多。這樣做最後最可怕的結果會是在某一個地區,某一時間裡所有的抗生素都不管用。
因為激素、抗生素對提高農牧業產量有一定的作用,近年來激素、抗生素在農牧業中的應用十分普遍,但濫用的後果對兒童來說是災難性的,這方面的事例舉不勝舉。
在市場化的今天,飼料中使用抗生素既是防病措施又能增產,抗生素作為飼料的添加劑,有病治病,無病防病,能使豬、牛、羊生長健壯,帶來明顯的經濟效益。但是,如果牛體內抗生素含量過多,人們喝牛、羊奶吃牛、羊肉,抗生素的抗性會通過食物進入人體。假如牛體內含有青霉素,寶寶喝牛奶產生了青霉素耐藥性。雖然沒打過青霉素,生病了會以為青霉素治療效果好,結果卻無效。使用激素可以縮短蔬菜的生長期,提前上市取得經濟效益。激素與抗生素就這樣通過食品轉移至人體中,無孔不入,防不勝防。作為母親急需了解食品安全對孩子的重要性。因為看不見、摸不著的激素、抗生素已經成了寶寶食品中最危險的因素,它不只影響寶寶的身高體重,還影響寶寶的神經系統、免疫系統、生殖系統,甚至於影響孩子後代的後代,他們的智力、生育等。生活中我們對激素與抗生素的防范還是比較被動的。一方面靠猜想:這個雞裡可能有激素、西紅柿裡可能有激素,這個牛肉裡可能含有抗生素,只能盡量地不吃或者少吃。比如,沒到蔬菜瓜果收獲季節不買反季節食品,盡量回避激素催熟的食品。再一方面靠人本身的排毒能力,如果免疫能力健壯,能產生抗性,少量毒素能自行排出。
更積極地避免激素與抗生素對寶寶侵害:
一、在懷孕的時候,甚至在准備懷孕以前,保證母體沒有受到毒物的影響和污染。
曾有6個多月男嬰診斷食物農藥中毒。原來是其母親在地上灑農藥,經呼吸道及皮膚接觸,使她的乳汁含有農藥並經乳液哺乳傳給嬰兒。由於激素抗體、農藥都可由乳汁危害嬰兒,所以,如母親較長時期生活或工作在污染嚴重的環境中(包括空氣、水、食品、衣物等),乳汁可能含有毒成分。
懷孕了要多吃魚,寶寶多吃魚健腦。但如果懷孕期間,孕婦每月吃2-3次污染魚,可造成胎兒早產,新生兒體輕,血液裡的pcb(多氯聯苯、一種毒物)含量高,神經發育相關指標差,推測智商低的後果。
台灣1999年做了pcb大規模研究。在128名被試者中,有的孩子是在胚胎發育時母親受到污染,有的則是在母親還未懷孕的時候受到污染,結果新生嬰兒有影響。1985-1992檢查和測試發現小孩出現一系列外科的,神經的,青春期等方面的問題,如青春期男孩陰莖短小不正常,還有運動機能和智力方面永久性障礙。
注意:魚內的黒膜,是有毒物質往外排的時候的淤積,媽媽在做魚時要把魚鱗刮淨,魚內黑膜去掉。雞、鴨、鵝的臀尖,最好不吃。
二、減少使用抗生素的機會
生活中有很多的抗生素:肥皂是抗菌的、冰箱、空調也有抗菌的,具有抗菌性的生活用品越來越多,就意味著給造成抗生素的耐藥性的機會也越多。這樣做最後最可怕的結果會是在某一個地區,某一時間裡所有的抗生素都不管用。電視報道有一個女孩手一點點爛掉,而難以找到有效的抗生素就是一個例證。
所以,家庭中要減少抗生素對病原菌耐藥性的機會,例如,給寶寶洗手,洗干淨就可以了,不要什麼都"抗菌"。家庭食品安全來源於廚房,要保持廚房衛生,經常用開水燙洗公共餐具、兒童餐具,用具(案板、刀等),少用消毒劑,化學清洗劑。
三、過量比"不足"更糟
"有益無害",是媽媽的一種良好想法,在生活中,因服用促生長發育保健品而致性早熟的病例時有報道。還有含人參、鹿茸、花粉、蜂王漿等補品久服則因性激素或出現活性物質,造成危害且後患無窮。媽媽一定要了解給寶寶服用的活菌制劑都是什麼"菌",裡面有沒有耐藥藥性很高的"菌"。
如寶寶確實發育不良需要服用保健品須經醫院檢查,在醫生指導下有計劃地進行,千萬不要"濫補"。實際上,如一日三餐營養素足夠,寶寶身體健壯就沒必要補。微量元素鋅、鐵缺乏影響身體和智力發育,但過多可抑制鐵的吸收利用;兒童補鈣過多、過量可增加腎結石形成的危險,引發腎功能不全,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