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厭食症是以小兒長時間食欲減退或消失為主要症狀表現的一種兒科疾病。臨床多見納呆、挑食、偏食、不思飲食或拒食。初起多無精神及全身症狀,久則伴有面黃肌瘦、神疲乏力、煩躁多汗、體弱多病及生長發育緩慢。
本病因較復雜,多與以下因素有關:(1)飲食不節,喂養不當。加輔食過早或不合理,“高營養”食品的不當應用,均可使患兒胃腸負擔過重,消化不良。另外對孩子偏食、零食不加限制,可損傷脾胃而致厭食。(2)多病久病。小兒免疫功能不完善,久病大病,營養平衡失調,飲食調理不當而致。(3)藥物損傷:如服用一些抗生素或苦寒的中藥,胃腸功能減退而發病。(4)情感因素。為了孩子多吃飯,每到飯時父母又追又逗,甚至打罵訓斥,久而久之孩子見飯則怕,強吃則吐,形成厭食症。
厭食症是可以預防的,首先要提倡合理喂養,嬰兒應以母乳為主。科學地添加輔食,膳食色香味俱全。合理飲食且多樣化,可以增加孩子的食欲。其二,加強病後護理,患病及初愈時要給易消化食物增加蛋白質食物。其三,治療慢性病,對患病兒童積極治療,合理用藥。
厭食症的治療可采用運脾、養胃、健脾三方治療。
1.脾運失健:治療以和脾助運法為主。藥用枳實、白術、茯苓、神曲、山楂、雞內金、谷芽、麥芽各10克,陳皮6克,砂仁3克(後下)水煎每日一劑,分2-3次服。
2.胃陰不足:治療以養胃育陰為主。藥用石斛、烏梅、北沙參、玉竹、白芍、佛手、谷、麥芽各10克,陳皮、甘草各6克,砂仁3克(後下),水煎每日一劑,分2-3次服。
3.脾胃氣虛:以健脾開胃為主,藥用黨參、白術、茯苓、清夏、蓮肉各10克,陳皮、木香、甘草各6克,紅棗5枚,砂仁3克(後下),水煎每日一劑,分2-3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