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份真實的經歷。
他象所有的父母一樣,對剛背上新書包的兒子充滿了期望並精心地呵護。放學時,准時地等候在校門口;晚飯後,耐心地陪伴在兒子的書桌旁,為兒子擦橡皮,教兒子運算…。
當望著兒子門門功課90分以上的成績,他認為他為兒子的學習打下了基礎。
他告訴我,令他反省,改變“關注點”的是他兒子上三年級時的一次測驗成績,——“60分”才出頭!他氣得舉起巴掌。兒子求饒地說:“爸爸,復習時我想問你,可你出差去了。”
他明白了,兒子以前的90分,其實是老子的!
他去學校了解得知:他兒子上課時不太注意聽講,喜歡管閒事。作業課他很少做功課。他還告訴同學象他一樣回家做。反正晚飯後總是要做功課的。
於是這位父親改變了他的“關注點”。他對他的兒子說:“做完功課後檢查一遍,你自己以為都完成了,都對的,可以看電視,我不再另加作業。”此語很管用。他的兒子由縮短晚飯後作業的時間,到最後當天作業在學校裡完成。父親就看他兒子自認為都對的作業被老師批改後的情況,並與他一起分析錯的原因:是粗心還是不理解。
他告訴兒子:上課要認真聽,功課不懂可以問老師,可以問學習成績好的同學。當時他兒子只有幾個學習成績與他差不多同學的電話號碼。他要求兒子主動接近學習好的同學,並記下他們家的電話號碼,敢於去問。該先生說,這種“問”與當時兒子問老子有質的區別,至少不會使兒子產生依賴,逼著他主動去學習。
三年級期末,他兒子的考試成績還在倒數行列。兒子戰戰兢兢地等著父親的巴掌,可是他卻表揚了兒子:“比以前進步了五分。”兒子舒了一口氣告訴他:“以前做完試卷從來不看,這次考試我檢查一遍還撿到幾分呢!”兒子的臉上帶著幾分得意。這是他兒子最喜人的進步。
以後他教兒子如何熟記課文。他告訴兒子把要熟記的課文大聲地朗讀兩邊遍,實際得到效果是四遍。嘴裡讀兩遍,傳到耳也是兩遍;接著抄一遍,必須是看一段默寫一段,等於寫在腦子裡。最後再朗讀兩遍,一般就記住了。如果有個別漏掉的,再補一下就行。他兒子有時讀到最後一遍時已能背出來了。他還教兒子如何復習迎考。在平時認真聽課的前提下,根據考試安排,先復習最遲考的科目,最後復習最先考的科目,就像換衣服,先准備外衣放底下,後准備內衣放上面,然後依次拿下去,這樣,考試時有條不紊,思緒清晰。
他說孩子在學習中難免有困難,有不懂的地方,父母千萬不要扮演排除困難者和解惑者。父母可以提醒孩子回憶課堂上老師是怎麼說的;可以提醒孩子翻閱書上的例題或相類似的作業題,讓他有觸類旁通的思考,最後由他自己去戰勝困難,解決難點,從而體會到成功的喜悅。該先生說,養成這種學習習慣比較難,也比較慢,但是孩子卻能享用一輩子。他很有信心地去培養他的兒子,而且已有“初見成效”的跡象,他兒子的成績已沖出倒數行列,步入大集體中。
我的兒子今年也上小學。由此,我知道了我的關注點應在孩子學習習慣上和學習方法上。
這位先生的經歷,不僅啟發了我,還能啟發更多的“同命運”人。於是記錄了下來。
新生兒口腔內長出象奶塊一樣的東西是什麼? 正常新
寶49天睡覺總是哼怎麼辦?
嬰兒吐酸水
給寶寶吃小施爾康滴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