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聽到家長抱怨孩子毫無進取心。學習上總是“向下看”,自己成績考得不理想,就與比他差的同學比,似乎很心安理得。還有些孩子學習成績不錯,但除了課本以外,什麼書也不願看,什麼愛好也沒有。這些孩子,是否天生就缺乏進取心呢?當然不是,其實每個人都有向上發展的本能,只是這種願望需要激發、引導和維護。
一、幫助孩子發展自我期許
有句話不無道理:你認為自己什麼樣,你就會是什麼樣。人總是在無意間調整自己的行為,以符合內心中自己的形象。如果孩子心裡認為自己是一個積極向上、聰明、優秀的學生,那麼,他就會表現得和他想象中的自己一樣;相反,如果孩子心裡認為自己是一個普普通通、沒有大出息的人,那麼,他的表現一定消極、隨便。也就是說,什麼樣的“自我期許”,產生什麼樣的行為和表現。
有一點必須強調,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傳遞給孩子什麼樣的期待和評價,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孩子的自我期許。
二、從學習中感受到樂趣
只有當孩子在學習中感受到樂趣,才能真正願意投入學習,表現出積極、進取。所以,家長不應給孩子太大壓力,不要過分注意學習成績。孩子懷著興趣積極投入學習的態度便值得獎勵。一般而言,孩子往往在學習上遭到挫折時,全表現出消極,會拿更差的孩子來安慰自己。所以,家長、老師尤其應在孩子受到挫折時給予心理支持,給失敗的孩子更多的機會,注意發現孩子各方面的長處,並提供表現的機會。
三、協助孩子制定適當的目標
嘗試成功,體驗成功的快樂,是激發孩子進取心的又一要素。目標對激發進取心十分重要。沒有目標便沒有動力。但目標必須適當,目標過低沒有推動作用;目標過高而達不到,便會挫傷信心。因此,家長、老師應協助孩子制定適當的目標。
四、培養正確的學習方法
正確的學習方法,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孩子不僅學得輕松,更能增強自信。當孩子的成績不理想時,老師不應該簡單地責備孩子不用功,而應協助孩子找出學習不佳的症結所在.並幫助其克服。
五、養成學習的習慣
學習是一件艱苦的勞動。如果使學習成為一種習慣,習以為常,便不覺得艱苦了。
六、獎勵和批評
對孩子的點滴進步,家長和老師都應及時給予肯定、獎勵。而不是等到孩子完全達到要求後再表揚。批評孩子應就事論事,不應籠統地說孩子是個“笨孩子”、“差生”。這種評價事實上是全面否定了孩子,使孩子看不到希望,從而喪失了進取的勇氣。另外,切忌將孩子和別人比較,這種做法最容易使孩子感到沮喪。
大家都在說吃全麥更健康,可到了孩子這兒,如此“板上釘
腸胃不好,
寶四個月頭扁扁的怎麼辦?
一歲的寶寶可以吃紅棗枸杞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