瀉痢包括洩瀉、下痢,即西醫所稱的急性腸炎、消化不良、菌痢等。多分為寒濕型、和濕熱型兩種。寒濕型多表現為便稀色淡,多泡沫,臭氣輕,腹鳴疼痛,下痢則白凍多,紅凍少,肛門墜脹,或伴有發熱怕冷,舌苔白或白膩等症狀。對此型瀉痢,外治法療效較好:
1.青鹽1斤(或加香附30克搗末),急火炒爆,或加醋3兩再炒半分鐘後裝布袋,熱熨臍腹(以不燙灼皮膚為度)。每日1~2次,每次30分鐘。冷則再炒再熨,適合寒瀉痢輕症。
2.燈心草蘸植物油點燃,在隱白穴(足大拇趾內側,距趾甲1分許)、長強穴、天樞穴(雙),快速地各燒一次。
烏附膏貼治虛寒瀉
小兒虛寒型瀉痢臨床表現為時瀉時止,或久瀉不止,便稀或全為不消化之食物或奶塊,面唇色白,睡時露睛,精神萎糜,形瘦畏寒,舌質淡。用烏附膏貼法是這樣的:
取川草烏、附子各15克,雄黃6克,蔥根及葉適量,同熬成膏狀攤布。早晨飯前以少許貼小兒囟門穴、湧泉穴(雙),每日換1次,瀉止則除。
浸足法治夏秋瀉
一到夏秋季,2歲以內的嬰幼兒腹瀉大為多見。臨床症狀主要是瀉蛋花樣便,或青綠色便,或夾有乳凝塊,或夾有白色粘液,偶有嘔吐、低熱,但無脫水現象,精神尚可,大便化驗有脂肪球。西醫稱之為單純性消化不良。浸足法是這樣的:
鬼針草60~90克,煎汁,浸雙足至小腿部。家長可用兩手同時摩擦小兒雙足,約20分鐘。上下午各1次。
抽搐對智力有沒有影響
寶寶皮膚嬌嫩,可也躲不過冬季干燥天氣的傷害。紅疹、脫皮、瘙癢、
概 述 這幾天本來孩子的精神都不怎麼好,
佝偻病多發生於2~3歲前的孩子。初期表現以精神症狀為主,如不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