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歲的孩子日前出現高熱、嘔吐等症狀。後來每隔1到2個小時就排一次大便,大便呈稀糊狀。不過,孩子的體溫倒是基本回復正常,也不嘔吐了。可孩子沒有胃口吃東西,身體非常虛弱。家長大為緊張,趕緊給孩子服用止瀉藥物。藥效在數小時後起效,孩子的腹瀉止住了,可奇怪的是,孩子又重新發燒和嘔吐了。經檢查,小柔患的是細菌性腸炎。
小兒腹瀉是兒科常見病、多發病,為人父母者又習慣自行給藥。為什麼有的有效,有的雖然腹瀉止住,但孩子的病情反而加重呢?
腹瀉大致分為兩種:非感染性腹瀉和感染性腹瀉。感染性腹瀉是由細菌、病毒、真菌、寄生蟲等病原體引起的腸道傳染病,常見有急性腸炎、細菌性痢疾、霍亂和副霍亂等。而非感染性腹瀉常見於受涼、消化不良、胃腸功能紊亂及甲亢、糖尿病、尿毒症等全身性疾病。
感染性腹瀉是人體自我保護的一種體現,借此可排洩掉一部分毒素,對人體有益。如果盲目止瀉,尤其是在急性腹瀉,反而掩蓋病情,影響醫生診斷,加重病情。嚴重者如潰瘍性結腸炎急性期用止瀉藥,可誘發中毒性巨結腸及腸穿孔。此外,復方苯乙哌啶、可卡因等含有麻醉成分,長期服用可以成瘾,故只有非感染因素導致的腹瀉,才可在醫生的指導下,適當使用止瀉藥物。
寶寶12天,耳朵後面長膿包,形狀不規則,不疼,該怎麼辦呢
怕看醫生往往是因為孩子以往的經歷或聽大人講過吃藥打
現代的很多女人不甘心做一個全職媽媽,那麼職場媽媽如何母乳喂養呢
看著襁褓中的嬰兒,新爸新媽可能喜悅的同時有一絲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