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腹瀉和某些病相鑒別
1、 生理性腹瀉:實際上,生理性腹瀉並不是一種疾病,多見於滲出性體質,即表現為虛胖並伴有濕疹的小兒。生後不久就出現腹瀉,但一般情況良好,體重增長滿意。大便的顯微鏡檢查及細菌培養均無異常發現。雖經多方治療也不見效果。多在添加輔食或即可得到緩解,因此不需要特殊治療。
2、饑餓性腹瀉:有的家長為防止孩子進食過度,對飲食加以限制,而忽略了孩子的正常需要量。這種情況下,因腸蠕動增加引起大便次數增加,大便量不多,可帶有較多的粘液,糞便檢查也無任何異常。隨著逐漸添加飲食,腹瀉就會停止。
3、細菌性痢疾:也是引起小兒的常見疾病,但是臨床表現與一般小兒腹瀉不同,小兒便意頻數,大便量較少,多帶有膿血。大便顯微鏡檢查可見較多膿細胞、紅血球和吞噬細胞;大便培養可發現痢疾桿菌。
4、嬰兒出血性腸炎:也稱出血性壞死性腸炎或節段性腸炎。主要表現為腹瀉、腹痛及便血。起病與大腸桿菌引起的腹瀉大致相同,每日腹瀉數次至十余次,開始為稀粘便,經治療病情反逐漸加重,出現典型的血水樣便或果醬樣便,全身症狀也明顯加重,表現為高熱、頻繁嘔吐、腹脹,甚至可出現抽風、昏迷及休克。
5、鼠傷寒:因食入了由鼠傷寒沙門氏菌污染的肉、蛋及奶類食品引起(特別是食品中帶有污染的活菌時),患兒除腹痛、嘔吐外,腹瀉是突出的表現,大便的性狀呈多種多樣,如水樣便、粘液便甚至膿血便。只有在大便培養出致病菌後,才能明確診斷。這種病還可在新生兒及早產兒中發生爆發流行。
綜上所述,由於小兒腹瀉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一旦您的寶寶出現腹瀉,切不可掉以輕心,密切觀察大便的性狀,向醫生提供有關線索,以利使孩子得到及早的診斷和正確的治療。
八個多月的寶寶醒著的時候一
大多數媽媽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養成好習慣,比如把自己的
健康咨詢描述:
一歲半寶寶的營養飲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