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歲的寶寶怎麼會有齲齒?
“奶瓶性齲齒”由英國的牙醫所發現,多發生年幼的寶寶身上,但並非僅限於用奶瓶喝奶的寶寶。即使是喝母奶的寶寶,若在喝完奶後,沒有立刻為他清潔口腔,導致奶中的糖分附著在牙齒表面,細菌大量繁殖並產生酸,造成牙齒脫鈣形成蛀蝕(特別是上颚門齒,下颚門齒因為被舌頭蓋住,較不容易受到波及),經年累月下來甚至可能造成嚴重的彌漫性腐敗性齲齒,不可不慎。 此外,盡量不要為了安撫寶寶而在睡前喂奶,喂完之後也應清潔口腔或是喝些開水,而不要直接讓寶寶睡覺;至於在奶中加入含糖的果汁等,就更不好了,一旦寶寶入睡,口唇活動減少,唾液分泌也跟著減少,口腔自淨能力降低,細菌容易滋生,加上乳牙齒比較脆弱,便容易患上“奶瓶性齲齒”。 熟睡中不要喂奶!! 睡前喝奶以便讓寶寶逐漸睡去,除了容易因此患上“奶瓶性齲齒”之外,在寶寶意識不清時,因口咽肌肉協調性不足,不能有效保護時,容易造成吸嗆的危險! 如何預防齲齒? 1、喝完奶或吃完輔食立即清潔口腔及牙齒,或是喝一些開水。 2、喂奶時不要在奶中另外添加含糖物質(如葡萄糖、果汁等)。 3、盡量避免睡前喝奶。 4、有必要時,可讓寶寶服用一些氟錠(口含、略有甜味),以強化牙齒。 5、一歲左右開始熟練寶寶用杯子喝奶,可避免含著奶瓶睡著。 6、新生兒時期就應幫寶寶清潔口腔,讓他習慣這種感覺,一歲半至兩歲開始熟練刷牙,較不會排斥。 7、3-6個月上牙笠做定期檢查。
早在1973年,瑞
隨著秋季的到來,天氣漸漸轉涼,飲食也應因氣候的轉變而適時調整。
寶7個月,發燒反復,怎麼辦
早產兒由於消化功能弱,比足月兒更容易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