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吃雞蛋四不宜
一、嬰兒不宜過多吃雞蛋。因為嬰兒消化能力差,如果讓他們大量吃雞蛋,不但容易引起消化不良,而且由於雞蛋蛋白中含有一種抗生物素蛋白,在腸道中與生物素結合後,能阻止吸收,造成嬰兒生物素缺乏,影響他們的身體健康。
二、半歲前的嬰兒不宜食用雞蛋清。因為他們的消化系統發育尚不完善,腸壁的通透性較高,雞蛋清中白蛋白分子較小,有時可通過腸壁而直接進入嬰兒血液,使嬰兒機體對異體蛋白分子產生過敏現象,發生濕疹、荨麻疹等病。
三、不宜吃未煮熟的雞蛋。據研究,即使未打破的雞蛋也很容易受到沙門氏菌的污染。因而煎蛋每次要煎3分鐘,而煮蛋則需7分鐘,否則容易導致細菌性中毒。
四、發熱病兒不宜吃雞蛋。雞蛋蛋白食後能產生“額外”熱量,使機體內熱量增加,不利於病兒康復。
蛋黃補鐵誤人子弟
每100克蛋黃中鐵的含量是6.5毫克。如果出生6個月以後的吃奶嬰兒每天吃一只蛋黃,那麼可從中攝入鐵1.6毫克。動物性食物鐵的平均吸收率為23%,以此計算,吃一個蛋黃,嬰兒可吸收到0.37毫克的鐵。母乳中含鐵量不多,吸收率卻高達50%,嬰兒每天可從母乳中吸收到0.5毫克鐵。這樣算起來,嬰兒僅從蛋黃和母乳中就可吸收到0.87毫克的鐵,再加上其他輔食中的鐵,完全可以滿足嬰兒每天一毫克鐵的生理需要。
然而事實上,嬰幼兒缺鐵是一個十分普遍嚴重的問題。如何解釋這一理論和現實的巨大差異?
其實,是輿論誤導了群眾。雞蛋是我國傳統的滋補性營養食品,許多優生優育知識的宣傳也說雞蛋能補鐵,然而,由於蛋黃中存在磷蛋白和卵黃高磷蛋白,可與鐵結合成可溶性差而不易被吸收的物質,故而蛋黃鐵的實際吸收率不足3%。這樣計算下來,嬰兒從1只蛋黃中只能吸收到0.048毫克的鐵,幾乎可以忽略不計。那麼,嬰兒僅從奶類和輔食中攝取鐵,若不經常供給肝髒等富鐵食物或直接添加鐵劑,是很難滿足嬰幼兒生理需要的。如大米中的鐵的吸收率不足1%,蔬菜、水果約為5%,豆類中的鐵的吸收率較高,也不過7%,牛奶為貧鐵性食物,吸收率也不高。長此以往,嬰幼兒勢必發生缺鐵。
我國食物資源非常豐富,嬰幼兒完全可以從膳食中補充到足夠的鐵,關鍵是不能以訛傳訛,誤將蛋黃作為補鐵食物而誤人子弟。每100克豬肝、鴨肝和雞鴨血含鐵量約在22.6至50毫克,且不受任何物質的影響,一個嬰兒每天只需攝入10克這類食物,就不會缺鐵了。
嬰兒宜吃熱蛋黃 嬰兒在出生5個月後,其體內的鐵便逐漸消耗。所以要給出生4個月後的嬰兒添加含鐵食物———蛋黃。然而少數嬰兒進食蛋黃後會發生濕疹等過敏反應。其實,引起過敏反應的原因在於蛋白中有一種“類卵粘蛋白”的物質,它存在於蛋清中。當雞蛋處於新鮮狀態,蛋黃膜未破壞之前,該物質進不了蛋黃之內。但雞蛋散黃或煮熟後,蛋黃膜已被破壞,而“類卵粘蛋白”即可從蛋清迅速向蛋黃中擴散。
過多的“類卵粘蛋白”是誘發嬰兒過敏反應的重要原因之一。避免發生嬰兒食蛋黃引起過敏反應最有效的方法:在雞蛋煮熟後應立即把蛋黃與蛋清分開,不要等待涼後再取,也不可用冷水泡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