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補鈣7大誤區
現在,嚴重的營養不良已經非常少見了,但是目前在我國居民的膳食中,某些營養素(如鈣、鐵、鋅)和維生素的不足,仍在威脅著數以千萬計居民的健康。
孩子正處在生長發育的過程中,對營養素的需求很大,對鈣的需要量尤其多,家長們對此也比較重視。但是在補鈣過程中很多家長存在誤區,因此將這些誤區整理出來供大家參考。
誤區1:母奶喂養的寶寶不需要補鈣
眾所周知,母乳是寶寶最理想的營養品,但是也不能說母乳就是完美無瑕的,譬如6個月以內的孩子每天需要攝入300毫克的鈣,由於標准的母乳每升 含鈣量為300毫克,也就是說寶寶每天要吃1升的母乳才夠。實際調查表明,我國0~6 個月的嬰兒平均每天吃的奶量僅為660~880毫升(平均750毫升),而且調查表明全國各主要城市乳母乳汁中的含鈣量(毫克/升)分別為:北京295、 天津285、成都267、上海233,沒有一個能達到世界衛生組織規定的母乳含鈣量的最低標准(300毫克/升)。另外,從實際情況來看,雖然經過了20 多年的大力防治,但是我國嬰兒佝偻病(缺鈣)的患病率還是徘徊在10%~15%之間(各地有所不同,北方高於南方,山區高於沿海城市,個別地區的患病率還 要高一些)。純母奶喂養的寶寶比吃配方奶的孩子缺鈣更多見,因為大多數配方奶中的含鈣量都遠遠超過母奶的含鈣量。因此,營養學家們建議從寶寶出生後第3周 起就要每天補充100毫克的鈣劑,以後隨著月齡的增大,補鈣量還要逐漸增加。
誤區2:寶寶的胃口很好就不需要補鈣了
調查表明我國居民日常的膳食中含鈣量較少,平均每人每天攝入的鈣僅為推薦量的41%。因此,即使寶寶的胃口不錯,也很難達到規定的補充要求,因此從預防保健的角度出發,對2歲以下的寶寶,都應該適當補充鈣劑。
誤區3:多吃蔬菜就不需要補鈣了
蔬菜是從土壤裡長出來的,土壤是巖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鈣)風化的結果,因此蔬菜的含鈣量一般都不少。但是,在蔬菜中還有不少的植酸、草酸和纖維 素,它們都會和鈣結合成不溶於水的物質,因此蔬菜中鈣的利用率很差,甚至為負數(不僅蔬菜所含的鈣不被吸收,而且還會妨礙吸收同時吃的其他菜肴中的鈣), 因此蔬菜並不是良好的鈣源。但如果先焯一下(在沸水中稍煮片刻),使植酸、草酸溶於水中,再炒或涼拌,則可以大大提高鈣的吸收率。
誤區4:骨頭湯的補鈣效果很好
骨頭中的鈣是以羟磷灰石的形式存在的,水溶性很低,作者曾經將骨頭放在水中煮了18個小時,測試結果顯示,每100 毫升骨頭湯的含鈣量僅有1.0~1.2 毫克,而人體每天的需要量則是幾百毫克,相差確實很大。如果在骨頭湯裡加醋,雖然可以增加鈣的溶出率,但是同時會將骨骼中的鉛也一起溶解出來,對寶寶不 利,因此骨頭湯並沒有明顯的補鈣效果。
誤區5:孩子腹瀉時不能補鈣
鈣劑對腸黏膜沒有刺激,它能與脂肪酸結合使大便變稠、變硬,因此寶寶腹瀉時仍然可以補鈣。
誤區6:鈣補得過多會使骨頭變硬、變脆
鈣是一種相對比較安全的營養素,只要每天的攝入量不超過2000毫克,對人體就不會產生不良影響。研究也證明,鈣吃得過多,大部分將從糞便中排出,不會引起血鈣過高,更不會使骨頭變硬、變脆。
誤區7:寶寶囟門小不能補鈣,否則會影響腦的發育
這是一種很常見的誤區,不但家長們容易信以為真,就連一些專業人員也心存疑惑。其實囟門的大小是受腦的發育(使頭圍增加、囟門擴大)和顱骨的生 長(使囟門變小)這兩個因素的影響,只要囟門閉合的時間是正常的,而且孩子的頭圍正常,說明腦發育就是正常的,不必擔心囟門的大小。如果頭圍過小,說明腦 細胞少或者腦細胞小,最好到醫院去做個智力測定,然後進行針對性的治療。以前確實有人給“小頭畸形”的孩子動手術,將骨縫切開,使囟門擴大,試圖改善智力 水平,但迄今還沒有成功的報道。因此,家長們要經常關心寶寶頭圍的大小,而不必過分在意囟門的大小,更不要因為囟門小就不給孩子補鈣,否則將來會因為孩子 缺鈣而後悔莫及。
原標題:寶寶便秘了不要慌這些方法很奏效 寶寶便秘怎
寶寶很容易身體不舒服,例如喉嚨不適、輕微咳嗽或嘔吐,
概 述 新生兒的寶寶皮膚嬌嫩對於新媽媽來
很多大人喜歡用自己的眼光去看寶寶的一些舉動,並試圖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