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長大了有蛀牙或者沒長好,家長都知道帶孩子補牙、做矯形,卻並不知道孩子小時候的乳牙也是需要護理的。生活中,家長喂養孩子的誤區間接導致孩子口腔不健康,增加患齲齒的幾率,對於牙醫的態度也是“無事不登三寶殿”。其實在寶寶患病之前到口腔醫院做常規檢查,可以學到很多口腔健康的知識,也有利於避免孩子出現“牙科恐懼症”。
喂養誤區
1 一歲寶寶夜間喂奶
一些家長為了安撫較大的孩子,喜歡在夜間睡覺前或者睡覺期間給寶寶喂奶,寶寶常常養成含著奶嘴睡覺的習慣,大人一般很難為他清洗牙齒,這樣容易引起寶寶患有一種齲壞———奶瓶齲。中山大學附屬口腔醫院兒童口腔科主任趙玮博士說,夜間睡覺時寶寶唾液分泌減少,這時喂奶會明顯增加寶寶患齲的幾率。
建議:如果寶寶一歲的時候可以在晚上安靜地睡10個小時,那麼對於孩子的生長發育而言中途就不需要喂奶了。
2 兩歲後還用奶瓶喝奶
寶寶長大了,可還是對奶嘴有依賴,每次喝奶都要用奶瓶,家長聽之任之。趙醫生說用奶嘴、奶瓶吃奶,喂養時間長,更容易引起牙齒齲壞,還會對寶寶的颌面部發育造成不良影響。
建議:寶寶2歲後改用杯子吃奶,用勺子喂奶,寶寶很快就能戒掉用奶嘴的習慣。
3 喂奶之後不喝水
家長以為寶寶沒有長出牙齒,或者牙齒沒有長全就不用刷“牙”,喂奶後也不用清水給寶寶漱口,這是不對的。不清潔口腔會有細菌,寶寶的口腔微環境不良可不是口臭那麼簡單,它還可以讓寶寶的乳牙長不好。
建議:無論寶寶有沒有牙,都要進行口腔清潔,保持口腔衛生。具體方法為:
1、寶寶沒長牙時,每次喂奶後、睡覺前給寶寶用清水漱口,或者用紗布給寶寶擦拭。
2、開始長牙了,可以用指套式牙刷給寶寶刷牙,可不用牙膏,或使用可吞服的牙膏。
3、到兩歲或更大,寶寶學會吐出東西後,可用軟刷毛牙刷,牙膏也可以改成常規牙膏,每次刷牙都要有3~5分鐘,力度足夠,早晚各一次。
4 躺著喝奶
讓寶寶躺著喝奶看似沒什麼大害,寶寶也舒服,但是寶寶會睡著,一旦睡著唾液分泌就減少,患齲齒的風險就提高。如果長期使用奶嘴,還可能讓寶寶出現上下齒反合,就是俗話說的“地包天”。
建議:寶寶躺著吃奶的壞習慣源於家長不良喂奶習慣,喂奶盡量讓寶寶坐著或站著喝。
5 獎勵吃糖
獎勵孩子吃糖是家長最常用的伎倆,殊不知這樣也有問題。這會給寶寶帶來不良的心理暗示,覺得糖是好東西,不知不覺糖就吃多了。
建議:改用口頭表揚、小紅花等其他獎勵方式,另外最好不要讓寶寶喝飲料,涼茶裡少放糖。如果寶寶吃糖了,也要馬上用清水漱口。
6 只給寶寶吃精細的食物
怕寶寶咬壞牙齒,不少家長不給寶寶吃粗糧、啃甘蔗,所有蔬菜、水果、肉類都剁碎了或切成片給寶寶吃。趙醫生說,正常的咀嚼功能下,寶寶的牙齒是咬不壞的,缺少鍛煉,咀嚼功能不良,就會影響孩子牙齒發育,有可能導致換牙時乳牙不能正常脫落。
建議:孩子小的時候,可以用乳膠棒、磨牙餅干等鍛煉牙力。長出兩三顆牙齒的時候,可以讓寶寶嘗試啃蘋果,吃蔬菜。每天不用刻意鍛煉太多,只要有讓孩子適當咬合的意識,長期下來寶寶的牙齒就能得到鍛煉。
7嚼口香糖當刷牙
不少家長以為嚼口香糖有清潔牙齒的作用,還能促進面部骨骼發育,於是就讓寶寶吃口香糖以代替刷牙。趙醫生指出,一些商家誇大了口香糖的作用,口香糖對促進面部骨骼發育的作用不是特別大,而且不具備徹底清潔牙齒的作用。
建議:太小的孩子當然不能吃口香糖,一旦發生吞咽甚至會誘發窒息的危險。而較大一點的孩子,趙醫生也不提倡吃,更不能代替正規的刷牙。
就診誤區
1 沒事不用去牙科醫院
趙醫生指出,醫院除了提供治療,還能提供牙齒保健的方法和建議,以及寶寶定期牙齒護理的服務,花點小錢做日常預防檢測,總比出了問題花大價錢劃算。
建議:寶寶一歲以內,家長就應該帶寶寶到醫院做檢查、咨詢,並建立長期的牙齒跟蹤服務關系。
2 暗示看牙醫是痛苦的
不少家長自己心裡就想著看牙醫是痛苦的經歷,於是把這種想法傳給孩子,讓孩子患上“牙科畏懼症”。
建議:家長完全可以放手交給醫生處理,專業的兒童口腔科醫生會用積極心理暗示引導孩子配合治療。
3 看牙先治最爛的
不少家長認為,為了帶孩子來看牙,自己好不容易請了假,花了錢當然希望一次過補好孩子所有爛牙,即便不能一次完成,也要優先補最爛的牙。
建議:如果孩子有多顆爛牙,第一次應補爛得最輕的,最後到最爛的,讓孩子有一個愉快的看牙經歷。
4 乳牙壞了也不治
不少家長認為反正孩子都要換牙,乳牙壞了就壞了,也不用治。醫生提醒,兩牙之間的隱匿位置發生齲壞,連牙科醫生都不能憑肉眼看清,需到醫院接受檢查,真實的齲壞往往比看到的多。乳牙齲壞引起口腔微環境變壞,會影響乳恆牙替換,甚至會影響恆牙的發育。
建議:乳牙換成恆牙還得好幾年的時間,如果孩子的乳牙爛沒了,這幾年孩子怎麼用牙啊?所以定時帶孩子到口腔醫院看醫生,預防隱匿性齲壞。
寶寶長牙的疑惑
我家寶寶是不是生長緩慢阿?
感冒了很難受,鼻塞、流鼻涕、頭痛……除了吃感冒藥,大
寶寶的出生讓很多新媽媽手忙腳亂,還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