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效應”的出現與家長過早關注學習化的學前教育有關。在這背後,是全社會對學前教育的內涵及意義普遍理解不深。家長對學前教育該學什麼一頭霧水,看似讓孩子“先飛”,卻最終落後下來。
對於學前幼兒來講,培養好性格、好情感、好習慣,以及積極的興趣、探究的熱情和主動性、責任感等,是學前教育的真正本質。孩子“單一化開蒙”太早,容易造成兒童大腦使用片面、單一。
美國心理專家托尼?琳達的大腦修剪理論指出,長期單一化的智力學習,會使那些不常使用和不常活動的大腦區域細胞被“修剪掉”,長此以往,孩子其他方面的發展必受影響,還會限制兒童想象力和創造力的發展。
學前教育存在誤區
教育學研究發現,幼兒的學習是以直接經驗為基礎,在游戲和日常生活中進行的。然而,很多幼兒園在教學中多采用知識性的灌輸,功利化的小紅花評比,導致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差,不利於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此外,雖然一些幼兒園游戲設施齊備,利用率卻很低,孩子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的非常少。尤其一些教師在授課中存在潛意識的引導,讓幼兒回答標准唯一的答案。還有類似拼音、漢字的學習,更讓缺乏專業經驗的幼教老師可能“誤人子弟”。
寶寶的成長路上總是充滿不舒服,小則感冒發燒咳嗽,大則
中新網1月15日電 據台灣東森電視台網站報道,基隆
對付小兒發燒,目前一般家庭多采用兩種方法:一是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