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報道稱,浙江省寧波市某幼兒園專門安排時間開設“混齡課堂”,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匯聚一堂”,孩子們既玩得開心,也學得高興。對於現如今獨生子女缺少玩伴的現狀而言,這堂課的開設,的確給缺少兄弟姐妹的孩子們提供了互相關愛的機會和條件。那麼,混齡教育是否適應幼兒園的教育需要?在這種新穎的教育模式下,我們又該注意到什麼問題呢?
互幫互助孩子變“大人”
筆者隨機走訪了本市幾家開設混齡課堂的幼兒園,一家園內專門劃分出5個區域作為混齡課堂的活動區,並根據不同的功用給每個區起了相應的名字,該幼兒園陳老師告訴筆者,“你看那邊的小男孩兒,”順著她手的指向,筆者看到一個小男孩兒不停地跑來跑去,“這是我們班最頑皮的孩子。別看他現在這麼鬧,可一會兒低年級的孩子來了,他特別懂事兒,大家都喊他小哥哥。”
不一會兒,混齡課堂開始上課,沒多久,一個小女孩兒突然哭了起來,剛才那個頑皮的男孩比老師還快地跑到女孩兒身邊,拿紙巾幫忙擦淚,看到筆者驚訝的表情,陳老師笑談,這種教育方式對於幫助孩子形成關愛他人,互相幫助的意識作用還是很大的,孩子們都知道,要想玩兒到一起,帶著家裡那種嬌生慣養的脾氣一點好處都沒有。
課堂上老師有點“吃力”
說到混齡教育的優點,陳老師表示有很多:“自從堅持這種模式的教育後,我欣喜地發現很多孩子會話交談的能力以及人際交往的能力真的都比以往進步很多。”可盡管混齡教育的模式有著諸多優點和益處,但也不可能一種新型教育模式不存在缺點和不足。采訪當天,筆者跟該幼兒園的小朋友一起上了堂手工課,當老師分發圖片、棉布、膠水時,筆者明顯感覺老師有些“吃力”,談到此事,授課的張老師無奈地說:“的確在分發工具時要照顧到不同年齡段孩子的自身情況,分組教學,對年齡大和年齡小的孩子從技術上的要求是不一樣的,有時音樂課分配樂器類型也是這樣,避免孩子難以理解。”
雖然老師們認為分發時比較麻煩,但能看到孩子受益,也就覺得值得了。課堂上,筆者並沒有看到大孩子欺負小孩子的情況,對此,張老師回答,不讓孩子有沒被照顧到的感覺,他們也就沒有爭吵的理由了。
混齡教育重在教師“引導”
不可否認的是,混齡教育的確給孩子們提供了更多的觀察、模仿和學習的機會,有教育專家表示,此種教育方式對於促進幼兒認知能力發展,特別是創造性和實踐能力的提高以及幼兒社會性的發展,都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如今,與傳統的教育模式相比,現代教育模式似乎正在向復合型、多元化方向發展,而之前提及的群養代替圈養、寓教於樂代替填鴨刻板以及眼下的混齡代替分班,正是最好的寫照。現代教育觀更會注重培養幼兒身心的綜合發展,而並非某種單一的技能。
混齡教育,關鍵在老師。而如何將老師單一的“教育者”身份與“指引者”身份巧妙地融合起來,以及是否能夠敏銳地捕捉和引導孩子微妙豐富的情緒感受,便成為這種教育模式能否迸發出更多更新亮點的關鍵所在。
寶寶能喝蛇湯麼?
&
讀者杜女士:我懷孕的時候有妊娠期糖尿病,孩子出生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