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觀察力的主要原則:
1、指導孩子養成良好的觀察習慣,明確觀察目的。
在家裡或外出,可以隨時確定一種觀察對象,進行有目的的觀察。比如,觀察一件工藝品的形態、顏色、特點、制作水平;觀察做飯、做菜的全過程;觀察山水、樹木、花草;觀察一座建築……為了提高觀察效果,還可以邊觀察邊用語言描述。父母與孩子還可以互相評議,看看觀察得仔細不仔細,描述得逼真不逼真。如能經常這樣做,定會提高孩子的觀察力。
明確觀察目的,包含兩層意思:一層是教育孩子在心裡樹立觀察的意識,認清觀察對於發展自身智能的好處;另一層是教育孩子在觀察任何事物時,都要有明確的目的,即觀察什麼,為什麼觀察
2、培養孩子有計劃地觀察事物。
觀察活動有內容繁簡、范圍大小、時間長短的分別,但都需要有計劃地進行。沒有計劃,效果不好,不利於提高觀察的能力。觀察有計劃,是指在觀察活動開始之前,先定好觀察的目的。多少米,怎麼淘,放多少水,大火燒多長時間,小火焖多長時間。先是觀察父母怎樣做,然後自己一邊學著幫,一邊觀察。學會了做飯,也提高了觀察力。
3、指導孩子學會觀察的方法。
古詩雲“橫看成嶺側成峰”,從不同角度觀察事物,會獲得不同的信息和感受。因此觀察事物必須掌握不同的方法。
常用的觀察方法有:全面觀察和重點觀察;在自然狀態下觀察和實驗中觀察;長期觀察,短期觀察,定期觀察;正面觀察和側面觀察;直接觀察和間接觀察;解剖(或分解)觀察,比較觀察;有記錄觀察和無記錄觀察,等等。觀察不同的對象,出於不同的目的,應事先考慮用什麼樣的觀察方法。有時候,需要幾種方法配合使用。
4、指導孩子遵循感知規律進行觀察。
觀察事物是為了認識事物,感知是認識的第一步。而感知是有規律的,應該遵循規律去進行觀察。
強度律:觀察的對象必須達到一定的強度,才能觀察得清晰、准確。因此,在觀察前,對有可能提高強度的事物,應采取措施提高其強度。比如,觀察人的肌肉,繃緊時看得最清楚;觀察蒸氣的特點,水壺裡的水要滿到一定程度,效果才好。
差異律:被觀察的對象與背景反差越大,觀察效果越好。因此,要設法增加觀察對象與背景之間的差異。比如,觀察一種昆蟲的形態、顏色,把它放在反差大的紙上,效果就會好。
對比律:兩個顯著不同甚至對立的事物容易觀察,因而在觀察中把具有對比意義的材料放在一起觀察效果好。比如,兩種不同的蘋果放在一起,比較形狀、顏色、大小,再通過品嘗比較味道。
活動律:運動中的對象容易吸引人的注意,運動中的情況與靜止狀態有所不同。因此,觀察某些事物,既觀察靜止的情況,又要看活動中的情況。比如,觀察一個人,就應將靜止狀態與活動狀態結合起來觀察。
組合律:把有關聯的事物組合起來觀察,既能把握整體情況,又能把握具體情況。比如觀察一間房屋的布置,觀察一個人的服飾就應該組合起來觀察。
協同律:觀察任何事物都需要人的不同感官的協同配合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專家提示:
1、美的環境能給孩子美的享受,可陶冶孩子的性情。家長應盡量把孩子的生活環境布置的安靜整潔、豐富多彩。
2、嬰兒多接觸和觀察大自然,對促進身心發育很有益處,應多帶孩子到色彩缤紛的戶外去培養他的觀察能力。
3、培養觀察力與語言能力要結合。語言能力的發育過程是先聽懂後才會說的,指認物名是練習聽聲音與物品的聯系,記住看過的東西。
4、寶寶觀察能力發展並不都是均衡的,存在個體差異,有的寶寶發展較快,有的寶寶就慢點,不要以此來判斷是否聰明。
導語貧血對寶寶的健康和生長發育都有影響,貧血的寶寶容易生病、營
寶寶應該吃多少才符合標准
一歲寶寶愛出汗,牙也長得不
寶寶27天臉上身上起小紅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