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小編在群裡發現很多新媽媽抱怨,公公婆婆或自己的父母到外地來幫忙帶孩子,卻嚷著把孩子帶回老家帶,這個問題著急了很多在職媽媽。殊不知,這裡面蘊藏很多問題,比如老人在這裡的不適應,還有就是來到這個新家的定位,就是“高級保姆”——帶孩子、做飯、做家務等。
1、城裡盡管有兒女的家,可對於習慣了老家生活的老人來說,總還是會不適應。異地老人到城裡給兒女帶娃,從老人的心理健康的角度來說,會出現怎樣的心理問題?
答:適應性的問題。老人需要環境、生活方式、生活節奏等等的變化,這現象類似於搬遷,在心理學上講,這是生活重大事件,容易因為適應不良而出現心理問題,如沒有相熟的交友圈子繼而產生孤獨感,或者因為生活節奏太快而產生壓迫感,或者因為生活習慣、風俗文化的不一樣所導致的自卑感或被排斥感。
2、為什麼有些老人會出現“高級保姆”的心理呢?
答:老人把自己定位為“高級保姆”,從情感上體現出被排除感,保姆不是家庭的一分子,其實這些老人在家裡帶孩子、做家務的過程中,孩子的爸媽難免會提出一些自己的要求,希望老人可以調整和改變的,如果溝通的不恰當,就會讓老人感覺與孩子的爸媽的關系更像雇主與雇員,好像僅僅是為他們工作而已,只有各種要求、不滿、甚至指責,而感覺不到情感的交流與互動,譬如對老人的關心、對老人所付出的辛勞表示認可、感謝、感恩等等。
3、作為子女,應該怎麼辦?如何才能幫助調節父母的心理?如何才能讓父母不會有當保姆的感覺?
答:1)懷著感恩的心態,對老人的付出表示認可、感謝。
2)關心老人家的生活,除家務與孩子以外,還有其余生活細節,特別是遇到困難的事情,給予足夠的關注,並切實地去幫忙解決。
3)當遇到意見不一的情況,需選擇恰當的方式協商協調,彼此尊重。
健康咨詢描述:
.Yao556 { display:none; }  
健康咨詢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