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則一:帶孩子去旅行,要抱有開放、寬容、學習的心態
這是旅行最重要的前提。千萬不要帶著成見先入為主,四處比較挑毛病。最常見的表現,是這樣的:
紐約的樓房可真陳舊,地鐵又髒又亂,還不如北京一號線呢;巴黎的樓房可沒上海浦東的高,還滿街的狗屎煙頭;牛排都滲著血,怎麼吃呀;這湖裡的野鴨,長那麼肥都沒人打,真可惜了;看這片空地,主人太笨了,完全可以蓋幾棟房子,拿去出租得收多少錢啊;周末也太冷清了,商店怎麼都關了;一到晚上,這些個老外都回家睡覺了,連個卡拉OK、洗腳的地方都沒有。
一個人的自信心,不是靠貶低別人來獲取的。如果一個人只是抱有固有的成見,只按照自己熟悉的邏輯和見識,去套用在任何去的地方,而不是把看到的新的事物,去修正自己的見解。那麼,這個人無論去了多少個國家,遇到多少種文化,都只是在原地踏步而已。
孩子就是另一個你,你的一舉一動都會施加在孩子身上,從而影響到孩子的成長。家長在孩子面前,要特別注意自己的言行。
原則二:帶孩子去旅行,不是讓孩子去享受的
我知道,很多家長會說,我們拼命工作掙錢,不就是給孩子花的嗎?其實,無論從邏輯上,還是對孩子的價值觀形成上看,還真不應該如此。簡單地說,孩子並沒有貢獻價值,沒為家庭賺錢,那麼,自然不應該過度享受。
為什麼呢?孩子如果過早地體驗了頭等艙、五星酒店、貴賓廳,就會覺得那就是正常的、平常的生活。那麼,他開始自立的時候,就會導致對生活、事業的錯誤判斷,很難去吃苦,去拼搏,去奮斗。簡單地說,生活中的高享受,並不是事業的好起點。所謂由簡入奢易,由奢入艱難,就是這個道理。
在西方,父母的財富,不能直接給孩子,這是被普遍認可的價值觀。父母往往很早就和孩子劃清界限,讓孩子知道,爸爸媽媽掙來的,並不是孩子天然就該擁有的。富豪家庭的孩子,照樣給鄰居剪草坪,去麥當勞打工,掙自己的零用錢和學費。
所以,很多西方的中老年夫妻,工作了幾十年,賺了錢去買奢侈品,乘郵輪周游世界,享受生活。而中國則是父母拼命掙錢,孩子才十幾歲就開跑車、買名表,肆意揮霍父母的財產。
我認識一對劍橋大學的華人教授夫婦,他們一家回國旅行的時候,乘坐火車,爸爸媽媽睡臥鋪,兩個孩子坐硬座,而且火車票還要孩子自己到火車站排隊去買。這些行為,就是這種財富觀的典型體現。
不要發揚“什麼好的東西都給孩子”的傳統了!那不是對孩子好,是在害孩子。旅行,恰恰就是讓孩子知道,世界上有好的生活,好的物品,但要靠自己的努力去爭取。即便是自己的爸爸媽媽的東西,也不能指望他們白白給你。
原則三:把孩子當作平等的伙伴,尊重孩子的選擇
很多孩子對旅行不感冒,對於他們來說,似乎只是換了一個地方玩手機和IPAD。為什麼會有這種情況呢?很多時候,就是父母讓孩子的參與度不夠,沒有尊重孩子的意見。孩子對於去哪裡玩,玩什麼,怎麼玩,都沒有發言權。那麼,自然就沒有興趣了。
家長常常認為,帶孩子出來一趟不容易,多看點兒多學點兒才夠本。於是,把日程安排得滿滿的:博物館、美術館、音樂廳、大學校園……一個接一個,一個不能少,期望孩子能盡多吸收營養。
但是,密集作戰的策略,效果不一定好。一是大人的興趣點往往目的性很強,而孩子則更關注是不是好玩,有沒有趣味。第二,再好的東西,也會有審美疲勞,一次吃太多好東西,是消化不了的。
所以呢,既然是家庭旅行,每個成員的需求,都要充分尊重。帶孩子旅行,務必有一種慢慢來的心態:這個地方我們以後還會再來,沒必要一次看完,首先讓旅途快樂,其次才是學習。
同樣,每個家庭成員在旅途中都要承擔相應的責任。讓孩子適當負責自己的行李,查找酒店地址,問詢交通道路……總之,積極參與。你會發現,一旦孩子參與到了實質過程中,旅途也就變得輕松愉快了。
聊完了原則,我們以一次到申根國家的出境旅行為例,聊聊旅行的具體攻略:
攻略一 早做規劃,提早預訂
一個比較長的假期,最好提前三個月就確定日期、目的地。這樣做的好處,是定下規劃後,就可以提前辦理簽證、預訂機票、酒店、火車票等等,這和臨時去辦理,價格相差會很大,尤其是出境旅行。
通常,提前90天就可以申請簽證。如果經常去歐洲的話,建議從一個國家辦理申根簽證。這樣辦理幾次以後,就可以申請五年多次往返的簽證,省下以後再辦理簽證的麻煩。
在簽證的同時,就可以預訂機票(可改簽),預訂座位。而酒店則可以通過BOOKING、AIRBNB等網站預訂,選取可免費取消的,采用信用卡預授權,這樣就不會造成任何損失。而且,提前預訂,會省下很多錢。
簽證下來後,則可以通過歐洲鐵路中國公司購買境外的火車票,在國內就可以出票,十分方便。同樣的,因為是提前購買,會有特價票。譬如,從巴黎到威尼斯的夜火車,六人包廂的車票,正價和特價會差別幾十歐甚至一百多歐。
再有,提前預訂,就可以和孩子一起從容地計劃行程。也可以通過書籍、影視,讓孩子有目的性地了解下目的地的相關文化、知識,激發孩子的興趣。
攻略二 少而精致,深度體驗
帶孩子去旅行,體驗多於學習。所以,什麼是最差的旅行呢?就是走馬燈似的不斷地轉換著“酒店+景點”的出行方式。
有些人家長熱衷於類似7天5國游的形式,覺得一次去得多,值。但其實呢,每個國家,每個城市停留不過一兩天的時間,還要考慮交通和吃飯、休息。那麼,在一個城市停留的時間還有幾個小時呢?可以說,連東南西北還沒弄清楚,就又走了。這樣疲於奔命的形式,孩子根本不會感受到快樂,也就體驗不到旅行的價值。
要了解一個地方的文化和生活,就要停留多一些時間,至少3天以上,才可以略知皮毛。而且,不要貪圖去過多少國家之類的虛榮心,這又不是競賽。一個喜歡的地方,可以反復去,多次去。度假,是讓自己開心,而不是讓別人羨慕,滿足自己的內心最重要。
攻略三 交通要細,日程要粗
什麼意思呢?就是在國外的話,交通是特別占用時間精力,影響情緒的一大事情。尤其是從一個城市前往另一個城市的飛機、火車,時間卡得很緊。那麼,就要把如何前往機場、火車站,如何乘坐地鐵等事先查好,以免到時慌亂。現在的網絡很發達,基本可以事前查詢清楚。
而每天的行程呢,則建議不要太細,更多地隨心所欲就好了。如果在一個城市停留三到五天的話,歐洲大多城市的核心區域都不大,基本上都可以慢慢地逛遍了。所以呢,每天大致選取一個方向,放松心情,去好好玩兒就可以了。
至於旅行的參考書籍,早年我挺喜歡LonelyPlanet之類的指南書籍。後來呢,我基本上很少喜歡那種捧著一本厚厚的指南書籍按圖索骥型的旅程了。
實用的信息,我一般參考下日本JTB的《世界自由行》系列,這是我到目前為止看到的最為翔實的旅行參考書籍。可惜的是,只有台灣精英出版社的版本,一般在香港台灣才比較容易買到。
我越來越發現,相逢不如偶遇。當一處景致,一個角落,就那麼突然地出現在眼前,就如同邂逅了一位老朋友一樣的那種感覺,是最美好的。
攻略四 體驗文化,體味生活
了解一個城市,正如了解一個人一樣,要長時間多方面,一點一點地去接觸、體會。
所以呢,我建議不要總是住在品牌酒店裡,可以嘗試住一些個性酒店,公寓酒店,民宿酒店……這些酒店不會千篇一律,而是每個酒店,甚至同一個酒店的房間,都會有不同。而一些公寓式的酒店,其實就是主人的生活品味的體現。住一個酒店,就是和一位當地的人深入地交流,十分有趣。
並且,如果去一個城市多次,最好每次住不同的區域,以體驗不同的風情。就如同北京的西邊、東邊會有非常大的不同一樣,別的城市的每個區域,也都各有特色,也都是這個城市文化的一部分,很值得去了解。
譬如巴黎,可以住下左岸拉丁區,巴士底附近,盧浮宮歌劇院附近,埃菲爾榮軍院附近,甚至,膽子夠大的話住下蒙馬特。這樣的話,你就了解了多個層面的巴黎,多個面孔的巴黎。
還有,我們都知道,旅游區並不代表一個城市真正的文化。要想深入了解一個城市的文化和生活,除了去博物館、美術館之外,還要多去一些生活區域、文化區域。帶孩子去下周末的市集、手工作坊,逛逛跳蚤市場,參加一些市民的表演,都是非常好的活動。
攻略五 品質旅行,生活方式
很多人一旦去旅行,有兩種極端的方式。一是極簡主義,就是旅途中一切從簡,吃也湊合、住也湊合、穿也湊合,總之,就是委屈自己,成全旅行。另一種,則是極奢主義,所謂窮家富路,平時在家很節儉,一出門就大手大腳,住貴的酒店,吃貴的餐廳,坐貴的飛機,總之,奢侈一把,犒勞下自己。
我覺得,這兩種都不可取。因為,我想旅行越來越會成為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也就是說,我們會經常短途、長途地去旅行。那麼,我們就沒必要非要把旅行當作特別的生活去對待。
如果你有跑步的習慣,不妨帶上跑鞋和運動衣,在塞納河畔晨跑;如果你有喝茶的習慣,不妨帶上一個旅行茶壺,在羅馬的庭院裡,泡上一壺水仙;如果你有繪畫的習慣,不妨帶上畫筆畫本,在山間橋頭,畫一幅速寫;如果你有閱讀的習慣,不妨帶上一兩本好書,在等飛機的時候乘坐火車的時候,讀一讀文字...
保持我們已有的生活品質,同時,也積極地接受旅行中的新鮮生活元素,不是很惬意,很美妙的嗎?
攻略六 羅列清單,旅途從容
家庭旅行中,畢竟是一家幾口長時間地外出生活,一些必備的物品是必須要准備充分的。
下面,是我自己歸納的七類50多項清單,僅供大家參考。可以根據每家的具體情況、旅行目的地等做調整。另外,我也會專門為小丸子列一個物品清單,因為每個孩子的興趣不同,就不列在這裡了。
出境游物品清單
證件類:護照、機票確認單、酒店確認單、保險單、復印件、行程單、身份證照片(可辦地鐵周票);
物品類:手機(充電器)、充電寶 照相機(充電器)、轉換插座(可購買萬能插座,一個就可以亞歐美通用) 保溫水壺、備用眼鏡、小鎖、小筆記本和筆(非常有用,購買車票等可寫給目的地車次等給售票員看)、茶葉、茶壺、飯盒、筷子、名片(注意帶:酒店登記時,不用填信息,直接給前台一張即可);
用具類:指甲剪、小剪刀、剃須刀、起瓶器(喜歡美酒的必須帶,記著托運)、牙線(牙簽)、棉簽、針線包、拖鞋(或布鞋,境外酒店大多不提供)、毛巾、紙巾、濕紙巾、旅行枕頭(長途旅行必備);
藥品類:感冒藥、潰瘍散(西餐蔬菜少,中國人容易得潰瘍)、黃連素、創可貼;
衣服類:必備衣服兩套運動衣、一雙運動鞋、內衣襪子若干;
洗護類(很重要):潤唇膏、洗發水、香皂、牙刷、牙膏;
消遣類:圖書(含旅行指南書籍)、玩具、畫本、畫筆;
食品類:少量巧克力餅干;
特別類:外幣(在國內就換好,國外手續費很貴)、零錢(最好單獨一個零錢袋,可以付小費,買小物品)。
隨著生活條件的逐漸變好,零食已經成為了小孩兒們不可
當然了,和母乳喂養一樣,在奶粉寶寶的養護過程中,也
【  原創稿件,歡迎轉載但需注明出
四個月寶寶會喊媽媽了,是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