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寶寶1歲多開始說話,但到2-3歲後卻逐漸不講話了,這可能是得了孤獨症或其他中樞神經系統疾病,屬於病態表現。此外,寶寶長期營養不良、體弱多病,或聽力不好,也都可能造成語言發展延緩。
關注寶寶語言發育須掌握4個原則
1.寶寶說話的早晚是與父母的教育、關注分不開的。嬰兒滿月時,即使媽媽在其他房間,他也可以辨認出你的聲音。在寶寶清醒時,大人多和他說話時,他會感到安全、舒適和愉快;當他咯咯笑時,他可以看到你臉上的笑容或喜悅,並認識到談話是一種雙向交流。這些最初的會話將使他學會許多精細的東西,例如輪流說話,音調、模范和語速等。一般來說,獨生子女要比生長在多子女大家庭中的孩子說話早。
2.女孩傾向比男孩說話早。現有調查數據顯示,會說50個詞的平均年齡在女孩為18個月,在男孩為22個月。家有男孩媽媽應更重視早期語言開導和訓練。
3.孩子長到1歲半還不會說話,應該帶寶寶到專科醫院首先檢查聽力,這是因為聽力喪失的寶寶,無法學習說話,最終會成為啞巴。其次檢查發音器官如上腭有無隱性腭裂,舌系帶短否,舌體能否靈活運動,牙齒、懸雍垂、咽後壁有無問題等。
再次,要檢查寶寶神經精神發育情況,有無智力障礙,因為智力低下的兒童往往伴有語言發育遲緩。若去除以上原因後,家長的態度和做法尤為重要,此時應積極教他張口說話,並在專家指導下進行語言訓練。
4.6歲以下兒童避免使用氨基糖甙類藥物。近年來調查結果表明,我國每年有三萬兒童不恰當使用耳毒性藥物(95%以上為氨基糖甙類藥物)而造成耳聾。氨基糖甙類藥物包括鏈霉素、慶大霉素、卡那霉素、妥布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和新霉素。
從8所聾啞學校410例後天性聾啞兒中有404例為藥物所致,其中鏈霉素310例,慶大霉素39例,卡那霉素20例,鏈霉素加慶大霉素35例。年齡分布為,0-6個月占22.5%,0-1歲占24.3%,0-2歲占26.5%,0-4歲占19%。因此,必須強調,6歲以下兒童禁用氨基糖甙類藥物。
本文由育兒網(http://www.dgmmbb.com/)小編編輯整理
該溫柔拒絕以制定規則,還是
羊奶粉比牛奶粉好嗎
我家孩子起的這個是什麼呀,要緊嗎?嚴重嗎。孩子不疼不
人工喂養的寶寶一天大便3到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