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話,你是否也曾經對孩子說過?
“快寫作業去,不然你媽回來又要訓你了!”
“你就淘氣吧!一會讓你爸揍你!”
“乖乖聽話,你看媽媽要生氣了!”
“別折騰了,你爸可沒我這麼好說話,
小心他打你屁股了!”

在我們的家庭模式中,
好像“嚴父慈母”和“虎媽貓爸”是最典型的兩種。
我們習慣了家中“有人唱紅臉,有人唱白臉”,
連哄帶嚇的讓孩子“聽話”和“懂事”,
而這樣的方式,也似乎確實行之有效,
孩子確實更容易“受約束”和“易管教”了。
很多年前看美劇《實習醫生格蕾》,
第一次接觸到一個詞叫“權威恐懼症”,
症狀就是對具有管理權力和批評權力的人產生恐懼,
例如領導和長輩。
心理學界普遍認為“權威恐懼症”產生的原因,

是年幼時父母太嚴厲,
使子女對權威產生恐懼感,
長大後將這種恐懼,
遷移到具有權威的領導和長輩身上,從
而形成一種對權威采取回避的應對策略。
我吃多了“權威恐懼”的苦,
因此一點也不希望我的孩子也變成這樣。
父母,應該是孩子的保護者和引路人,
而不是依靠成人的權威“以大欺小”、
“強迫服從”,
將“懂事聽話”作為孩子教育的目標。
父母的權威,
不能通過“立規矩”“懲罰”“訓斥”等方式建立,
通過這些方式得到的“順從聽話”,
也無法獲得孩子真正的信服。
真正的“權威”,
一定是建立在父母、
孩子雙方相互平等的基礎上的。
孩子不害怕父母,
但因為信賴父母的愛,欽佩父母的學識能力,
在遇到困難時能獲得父母的幫助,
所以願意接受父母的意見,
哪怕一時無法理解也不會第一時間反抗。
這樣獲得的“順從”,
才是既保護了孩子獨立思考能力,
又完成了引導教育孩子的任務,
防止孩子走上歪路。

既要建立權威,
又要不讓孩子害怕自己,
這聽起來就不是一件輕松的事。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
我們都難免會擺出過來人的面孔,
說一句“你聽我的就對了!”
也難免會不自覺地對著不聽話的“熊孩子”大聲訓斥,
制止他錯誤的行為。
但教育孩子的過程,
不就是我們不斷與本能做斗爭的過程嗎?
所以,
在你再一次忍不住想要“發飙”的時候,
不妨試試以下幾步。
一、跟孩子建立關系,讓孩子對你有親近感。
三五歲時,你可以關心他畫裡畫了什麼東西,周末去哪裡玩過了,你也可以加入他的游戲,跟他賽跑之類的。
到了六七歲,你可以關心她喜歡的形象,奧特曼或者女王艾莎,白雪公主之類的。
讓孩子感到你是安全的,關心他,以此建立和孩子的關系。
二、你的內心非常地有原則,有底線,知道孩子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什麼。
其實,很多父母沒弄清楚什麼是“自由”,在孩子一兩歲或者三四歲的時候,想吃飯就吃飯,想不吃就不吃,想出去玩就出去玩,想不出去就不出去。
到了六七歲,又突然要把孩子管得很嚴,不聽話就打,這樣孩子當然很不舒服。
真正的“自由”是一個逐漸放開的過程,小孩一兩歲的時候,腦子還不是很清楚,你讓他決定是什麼意思?他根本不知道做了決定會有什麼樣的結果,也承擔不起結果。
所以,“自由”和責任是一體的。他能負多大的責任,就能有多大的自由。
比如,一歲半小孩想吃冰棒,吃完了可能拉肚子,他不一定能把拉肚子和吃冰棒聯系起來。而且,他那麼小,拉肚子會造成多大的傷害不明確。
所以,大人就不必給他吃冰棒的自由。因為他無法為自己的身體負責。
可是,如果是一個七歲的孩子想吃冰棒,我覺得就可以給他這種自由了。吃冰棒之前告訴他,如果拉肚子了,請他自己艾灸肚子。如果他可以負責,就給他自由。
所以,自由是一個逐漸放開的過程。剛開始,孩子只能承擔一丁點責任,就給他一丁點自由,慢慢的,孩子能承擔的責任多了,自由也越來越多。
兩歲孩子可以決定自己要不要穿鞋,五歲孩子決定如何使用自己的零花錢,九歲孩子決定周末全家去哪裡郊游,並且准備所需的點心和水等雜物。
現在,我們回到“溫和而堅定”,父母內心需要很堅定,孩子可以決定什麼,不可以決定什麼。
原則和底線內心要清楚。
如果是必須聽從父母的事情,比如夜裡九點上床睡覺,父母內心就要很堅定了。
九點鐘的時候,去跟孩子說要睡覺了。如果孩子有些事還沒做完,可以同意延長十分鐘。
但是九點十分,父母必須把孩子帶到床上,關燈睡覺。不管孩子哭鬧還是使勁亂動,都必須讓他在床上。可以在他哭鬧時摟著他愛撫他,但不能讓他去做別的事情。
父母內心要很安靜,不要害怕孩子哭鬧或掙扎,也不要因為孩子困難發火。堅信自己的原則,輕松些,靜靜地摟著孩子,也可以在孩子的額頭吻一下,但是切記,話不要多,少講道理。
三、溫和而堅定,“堅定”是一定要長期執行的,要形成習慣。
明白了孩子在哪個階段有多少自由,能承擔多少責任。
這時候,父母內心有原則有底線,就要一直堅持這種原則和底線。
孩子可能因為不願穿厚衣服在地上打滾,也可能因為沒冰棒吃哭兩三個小時,只要你下了決定,就不管他怎麼做,把你的決定堅持下去。
並且,孩子一直哭鬧時,你需要愛撫他“寶貝,你還小,媽媽不讓你吃冰棒是因為愛你”。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你的內心始終有原則,孩子也會長成內心有原則,且自制力強的大人。因為他知道,耍賴哭鬧都沒用,該做的始終要做。
你一年一年給孩子更多的自由,孩子也能感覺到自己內心慢慢長大,你始終陪在孩子左右,孩子也知道遇到任何困難,父母始終是港灣。
所以,請溫和而堅定地對你的孩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