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會聽到老一輩的人說:“某某人的小孩身體上有一塊紅色胎記,是床母作記號。”到底“床母”作了是什麼記號?會不會影響日後的健康?所謂的紅色胎記,為一種不
小兒時期正常體溫可在一定范圍內波動。正常人一日之間最高體溫與最低體溫的相差幅度,依年齡而漸加,1個月時約0.25攝氏度,6個月時約0.5攝氏度,3歲以後約1攝氏度。在運動、哭鬧、進食、剛喝完熱水、穿衣
孩子6個月左右,由於出牙的刺激,唾液分泌增加,而孩子又不能及時咽下,就會出現流口水的現象,這是一種正常現象。這時要注意給孩子戴圍嘴,並經常洗換,保持干燥。不要用硬毛巾給孩子擦嘴、擦臉,而要用柔軟干淨的
小兒高燒抽風,也稱高燒驚厥,發生原因為:腦發育不成熟、抵抗力弱,和年齡小有關。驚厥的初發齡多在6個月至3歲之間,其中1歲以內的發病率占1/3左右。體溫升高在39℃以上時,可使腦細胞功能發生一系列紊亂,
孩子在發生佝偻病後,早期表現為多汗、好哭、睡眠不沉、易驚,由於頭部的多汗而使頭部發癢,孩子常搖頭而致頭枕部禿發。 以上的表現只能提示家長孩子有佝偻病的可能,需帶孩子到醫院進一步檢查,切不可隨便給孩子
有的小兒神經系統發育不完善,大腦皮層的抑制能力較差,所以,受至“刺激容易發生抽風,醫學上稱為驚厥。小兒驚厥的病因很多,其中高熱弓:起的最為多見,多發生於6個月~6歲的小兒體溫驟然升高時,每
化膿性腦膜炎是由各種細菌,特別是肺炎球菌、鏈球菌和葡萄球菌等經呼吸道、腸道和皮膚侵入人體後,經血液而在腦膜上引起的炎症。由腦膜炎雙球菌引起的化膿性腦膜炎又叫做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簡稱“流腦&
寶寶在4、5個月大時,喝奶量開始減少.胃口不佳,不禁讓媽媽擔心營養不夠。其實這是寶寶常有的“厭奶”現象。媽媽大可不必過於煩惱。但如果孩子不吃奶且吃奶時哭鬧,就要考慮其他原因引起
從嬰兒時期開始,被頑固“濕疹”折磨了近7年的男孩亮亮,最近終於被確診是患了特應性皮炎,經規范治療目前病情已經被控制。湖北省婦幼保健院皮膚科鄒曉燕主任特別提醒家長朋友:小兒反復得
哮喘發作雖然不限年齡,但小兒哮喘的發病率隨年齡的增長而減少。國內學者曾隨訪嬰幼兒喘息的轉歸,發現嬰兒期的毛細支氣管炎,69%-70%演變為哮喘性支氣管炎,僅26%-48。9%演變為哮喘,到6歲左右大部
引起濕疹的病因包括內外因素兩個方面。內因主要與嬰兒的皮膚特性和過敏體質有關。幼兒皮膚角質層比較薄,毛細血管網豐富,對各種刺激因素較為敏感,進食魚、蝦、牛羊肉、奶、雞蛋等致敏食物容易過敏。此外,摩擦、唾
臨床嬰兒臍疝大部分采用非手術方法治療。但有專家特別指出:用錢幣壓迫外突的臍孔和繃帶緊扎法,不能達到輔助自愈的目的。因為小兒腹部呈球形,繃帶逐漸滑脫,不能保持其位置,而且僅能平面壓迫疝口,故臍疝仍出現。
最有驚無險的病——嬰幼兒急疹 一直很健康的寶寶突然發起高燒來,燒退下來了,身上出現一片片的小紅點,原來是嬰幼兒急疹! 典型表現:突然出現高熱,體溫高達39.5℃以上,持續3
幼兒急疹又叫嬰兒玫瑰疹,是嬰幼兒時期常見的急性出疹性傳染病。 幼兒急疹由病毒感染引起,通過呼吸道傳播,常常在幼兒園內傳播,冬春季節最常見,發病年齡一般為生後6個月到兩歲,它的特點是“熱退
小兒疝氣的手術治療不但困難,因小孩之各種器官和組織都較微細,精管、精索動脈等極易受到損傷,也可能給將來帶來不育的影響,小兒因不配合治療,術後大哭大鬧等原因造成的合並症及復發率也很高,危險性也大。小兒疝
1、避免長期便秘、避免劇烈運動、避免重體力勞動、避免長期咳嗽、避免長期排尿困難、避免生氣、受涼等。 2、手術復發的疝氣患者、腹腔壓力過大者使用後應繼續佩戴疝氣袋保護。以免復發。
患有腹股溝疝的孩子,一般在哭鬧、站立或行走後,或於勞累後在腹股溝部(位於大腿內側與腹壁交界處的一個三角區)出現腫塊,男孩則常在陰囊部出現腫塊。腫塊的內容大多是小腸腸管或大網膜,而不是什麼氣體,因此不能
疝氣是小兒的多發病,年輕的爸爸媽媽們應該怎樣去觀察發生在寶寶身上的異常情況呢? 一般小兒腹股溝疝多會在腹股溝處或陰囊內(女孩在大陰唇上方)出現光滑、圓鈍的腫物,這是腹股溝斜疝的典型表現。患兒可在新生
小兒疝氣多指小兒腹股溝疝氣,俗稱脫腸,是小兒泌尿科手術中最常見的疾病。在胚胎時期,腹股溝處有一腹股鞘狀突,可以幫助睪丸降入陰囊或子宮圓韌帶的固定。有些小孩出生後,此鞘狀突關閉不完全,導致腹腔內的小腸、
曾經有一位7歲的小孩因為疝氣住進了醫院肝膽科。經過診斷是雙側斜疝,也就是說,腹溝兩側有兩個洞。醫生只花了10分鐘左右,就把兩個洞都給縫住了。日前,小孩出院回家。 兒童疝氣要引起重視 媽媽4月份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