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冬時節,不少人的手腳溫度似乎也和天氣一樣冷了起來,特別是女同胞。據中醫專家介紹,有54%的女性都有發冷的現象。這種手腳冰涼大多與季節轉涼、人體內陽氣不足有關,只要做好保暖,適當運動,注意飲食調養,就
寶寶發燒了,體溫計就起作用了,所以每個家庭都必須准備一個。現在市面上不僅有多個品牌的體溫計,而且種類也很多,有傳統類的水銀體溫計,也有電子類的。它們究竟有哪些不同呢?你家的寶寶適合用那個呢?目前市場上
寶寶因為抵抗力低於成人,易進入感冒發燒高發時期。才九個月的丁丁也發燒了,這可急壞了丁丁媽媽。丁丁媽媽知道,寶寶發燒在38.5℃以下不適宜吃藥,因此,丁丁媽媽決定先采用物理降溫法控制寶寶的體溫。然而,丁
(1)6個月以內的孩子不宜冰枕降溫。因為小寶寶的體溫易受外在溫度影響,對於許多小嬰兒來說,發熱時只要減少衣被就能使體溫降低。如果應用冰袋就可能出現過度降溫,導致體溫不升等問題。如減少衣被體溫仍未退,可
對於很多父母而言,“喂寶寶吃藥”是育兒生活裡的一個夢魇,往往大人累得滿頭大汗,寶寶哭得聲嘶力竭,仍然無法達成任務。此時,一個好用的喂藥器能幫你大忙。喂藥器可以減少給寶寶喂藥時的
選擇合適的體溫計測體溫的方法多種多樣,從簡單的觸摸額頭到精密的數字體溫計(當體溫抵達最高值時會發出尖銳的報警聲)或者耳部的紅外線體溫計(僅幾秒鐘就能得出精確值)。體溫計的選擇取決於媽媽們的喜好,當然也
嬰幼兒體溫中樞發育尚未完善,遭遇呼吸道感染、過敏、接種反應等都會出現寶寶體溫升高的情況,但又不能亂用藥。那麼當寶寶發燒或高熱不退時,媽媽該采取什麼措施幫助寶寶降低體溫呢?1、 35%酒精擦浴酒精能擴張
當寶寶腋下體溫37.5℃以上或肛溫、耳溫38℃以上時,就可以確定為寶寶發燒了。發燒是寶寶身體的一種生理反應,也是一種身體的警訊。體溫在38.5℃以下由於發燒是一種抵抗病原入侵的自然現象,所以如果爸爸媽
發燒是兒童的常見症狀之一,許多疾病都可以引起發燒,它是患病時的一種防御性反應。孩子發燒時的飲食護理十分重要。正常情況下,兒童消耗的水分就比成人多,發燒時更加明顯,在服藥退熱的過程中,更會丟失大量的水分
唾液的分泌,胃腸的活動也會減弱,消化酶、胃酸、膽汁的分泌都會相應地減少,這些食品如果長時間地滯留在胃腸道理,就會發酵、腐敗,最後引起中毒。所以當兒童發燒時,父母都不要給他們准備肉、蛋類等葷腥食物,應多
寶寶生病發熱、食欲不振時,媽媽常會做份雞蛋羹給他吃,認為這樣容易消化,而且有營養,對恢復健康有利。專家現在指出,這種做法不科學。大家都知道,人在進食後體溫會略有升高。這是因為,食物在體內氧化分解時,除
寶寶高熱39℃以上,媽媽帶他到醫院看病,看完後醫生囑咐寶寶媽別忘給寶寶多喂點水,可寶媽訴苦:現在的孩子就是不肯多喝水。醫生建議:適當沖淡牛奶給寶寶喝。寶寶的媽媽覺得很奇怪,配方奶粉標明得很清楚,牛奶沖
西瓜汁:新鮮的西瓜,去籽去瓤,搾汁,代茶頻服。如發燒時不伴有其他症狀,可以吃少量冰西瓜汁之類的冷飲,幫助降溫、利尿。代乳粉:主要為植物蛋白,營養與牛奶相似,但易消化及吸收,可根據嬰兒的年齡及需要稀釋飲
小米粥:以植物蛋白及碳水化合物為主,不但營養豐富,熱量適中,最適合病弱的幼兒食用。牛奶米湯:米湯含豐富的碳水化合物,可提供充足水分及熱量,容易被腸胃消化,而且米湯的碳水化合物可使牛奶中的酪蛋白不易消化
寶寶發燒幾天後往往不想吃東西,父母會因而很擔心,要求小兒在退燒後多吃一些。其實,孩子在退燒後,胃腸道功能尚未完全恢復正常,消化酶的分泌也較少,如果勉強多食,反有可能引起厭食。在孩子病愈初期應少量多次地
人體正常時體溫值穩定在攝氏37℃水平(調定點),並在一個狹小范圍內波動,一般腋溫度波動在36.0-37.4℃之間,口溫會高於腋溫0.5℃。而肛溫又高於口溫0.5℃。如果體溫高於這個標准,醫學上稱為發熱
誤區一一發燒就馬上退燒寶寶一旦發燒,父母都會想盡辦法讓孩子盡快退燒,事實上這些並非明智之舉。發燒本身不是一種疾病,只是身體的一個警鐘,提醒身體某部位生病了,是疾病的一個表象。如果孩子剛剛開始發燒,就用
已經上小學的小凡像很多孩子一樣,在學齡前每隔三、四個月總會有一次發燒,這種情況到了小學以後明顯減少。醫生爸爸楊小東說,學齡前孩子體質相對較弱,免疫力還沒有發育完整,時不時發燒很正常。在小凡10歲之前,
我兒子辰辰現在4歲了,只記得在他一歲多時第一次發燒,把我弄的人仰馬翻,手足無措。辰辰的爸爸在外地上班,我和孩子的奶奶在家,家裡也沒備退燒的藥,體溫表也找不到。我摸著辰辰的頭是越來越熱,我先喂了兒子一包
問:這兩天寶寶有些感冒發燒,鼻子總是“呼噜,呼噜”的,體溫在37.6℃左右,還能不能為他洗澡嗎?答:寶寶的體溫正常情況下要比成人高一些。37℃左右的低燒情況下,如果寶寶還是很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