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嬰兒期甚至整個嬰幼兒期,因咽鼓管本身又直又短,管徑較粗位置較低,當發生上呼吸道感染時,細菌易由咽部進人中耳腔內,造成化膿性中耳炎。也有時為制娩時的羊水、陰道分泌物、哺喂的乳汁、洗澡時髒水浸入中耳而引起炎症。
一旦發生中耳炎,小兒因疼痛但又不能表達,就會出現哭鬧不安、拒絕哺乳,有的還會出現全身症狀,如發熱、嘔吐、腹瀉等,直到鼓膜穿孔時,膿從耳內流出來後家長才發現。本病的預後,即聽力的恢復與該病診治的早晚有很大關系,發現越早,治療越早,對聽力的影響也就越小,而且一次治療要徹底,以防日後復發。治療應盡早使用抗生素,首選青霉素,如過敏可用紅霉素。注意外耳道的清洗,可用3%雙氫水洗、1%新霉素滴耳等。本病主要在於預防,喂奶時,應將小兒頭豎直,勿將乳汁流入耳中;洗澡時,用手指將耳廓壓蓋耳道,勿將洗澡水流入耳中;積極防治上呼吸道感染;如果鼻塞不通時,應先滴藥使其通暢,再哺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