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濕疹俗稱“奶癬”,是小兒最常見的皮膚病。一般好發於出生1~2個月的嬰兒,也有在5~6個月之後才發病。主要表現為皮膚出現紅色斑丘疹,繼之糜爛、滲液、結痂,多發生於面部,可累及頭皮,表現為黃色溢脂性痂皮或白色鱗屑。嚴重者可波及上胸、肩背部。由於濕疹是陣發性瘙癢,患兒常哭鬧不安,搔抓摩擦,這不僅給患兒帶來痛苦,也給家庭帶來煩惱。
那麼,濕疹是怎麼產生的呢?
引起濕疹的原因很多,食物過敏是主要原因。患有濕疹的嬰兒,一般對某些物質的敏感性要比正常嬰兒高。日常引起過敏的食物很多,多為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如牛奶、魚、蝦、雞蛋、大豆等。母乳喂養的嬰兒,如果母親進食這些容易引起過敏的食物,也可通過乳汁誘發嬰兒濕疹,或者使患兒症狀加重。而嬰幼兒因哺喂不當,如突然變換主食,過快添加許多種類的輔
食,也可誘發濕疹。根據有人觀察,嬰幼兒長期以牛奶為主食,血中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降低,也易患本病。因此,合理安排飲食是避免濕疹的最好方法,應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盡量采用母乳喂養。母乳一般不易引起濕疹。如喂母乳後仍起濕疹,母親應注意盡量避免吃易過敏的食物,如魚、蝦等,也應避免攝入酒及辛辣食物。在保證營養的同時,母親飲食宜清淡,常食植物油(豆油、麻油、菜油等),增加乳中的不飽和脂肪酸。
(2)采用牛奶喂養時,應將牛奶多煮沸一段時間,或多煮幾次,或飲用蒸發奶,使牛奶中的乳白蛋白變性,減弱其抗原性,破壞其致敏作用。
(3)嬰幼兒如吃雞蛋過敏,可僅給蛋黃,以後逐漸給全雞蛋。給蛋黃時應除去蛋白與蛋黃之間(靠近蛋白部分)的一層薄膜,因薄膜中含有容易引起過敏反應的卵類粘蛋白(雞蛋煮得老一些,方能去除薄膜)。
(4)添加輔食時,在數量上由少到多,在種類上宜一種一種地加,使小兒消化道及機體慢慢適應。這也便於家長觀察何種食物易引起過敏。
(5)對已患濕疹的小兒,應避免吃魚、蝦、蟹等海味及刺激性食物。應多吃清淡的含有豐富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食物,如綠葉菜汁、胡蘿卜水、新鮮果汁、西紅柿汁、菜泥、果泥等。烹調
時要盡量用植物油,以提高血中不飽和脂肪酸,促進濕疹痊愈。
濕疹的患兒,除調整飲食外,應穿棉織品衣服;,不穿羊毛和化纖內衣。病變部位忌用鹼性肥皂、熱水、香水、化妝品。發病期間不要種卡介苗或其他預防接種。
祖國醫學在治療嬰兒濕疹方面積累了許多寶貴經驗,常采用食物療法,以清熱利濕,調理脾胃,疏散風邪,介紹如下:
(1)生苡仁米15克,荸荠5~6個,洗淨、去皮、切片,加水同煮,酌加適量白糖,早晚分服。小嬰兒單服湯,幼兒可連食物一起服。
(2)苡米粥。生苡仁米煮爛後,加大米2~3倍煮粥服用。
(3)黃瓜皮2克,加水煎服,1日3次。
(4)冬瓜湯。冬瓜切片,加水煮湯,常服。
(5)每天服綠豆汁(綠豆煮時,豆粒未煮裂開,湯成綠色時即可)、新鮮蘆根汁、西瓜汁等。
(6)生苡仁米15克,赤小豆15克,加水同煮,再加適量白糖,早晚分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