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小兒3~4天甚至1周解大便一次,大便硬結,排便困難,有的會引起肛門裂而出血。這種情況稱之為便秘。那麼,與哪些飲食因素有關呢?
(1)飲食不足。嬰兒進食量太少,經過消化後的余渣就少,大便自然減少。奶中糖不足,可使大便干燥。長期飲食不足,則形成營養不良,此時腹肌和腸肌瘦弱,張力低下,推動力減少,形成惡性循環,導致便秘。
(2)食物成分不適宜。食物中蛋白質多,碳水化合物不足,腸內分解蛋白質的細菌比發酵菌多。腸內發酵菌少,大便就呈鹼性,干燥,排便次數就相應減少。如果碳水化合物多,腸道發酵菌多,發酵產生的酸性物質增加,大便就可軟化。如食物中脂肪多,碳水化合物也多,則大便濕潤易排出。嬰兒喂牛奶多,腸腔中鈣化酪蛋白較多,形成鈣皂使大便多而干燥。
食物纖維可促進腸蠕動,縮短腸內容物通過腸道的時間,在大腸中起滲透作用,增加糞便的體積和水分。兒童吃蔬菜、水果少,攝入的食物纖維就不足,促使大便干燥而難以排出。
水分是體內自備的潤滑劑,足夠的水分有利於大便的軟化。尤其是用牛奶喂養的小兒,多補充水分才能避免便秘。
(3)腸道功能失常。生活不規律,缺乏排便訓練,不能形成排便的條件反射,不能按時大便而形成便秘。常用瀉藥或開塞露、體力活動少、患慢性疾病(如佝偻病、呆小病)、生活環境突然改變等,均可影響腸道的功能而引起便秘。此外,肛門直腸的疾病也可引起排便疼痛或排便困難,而導致便秘,如尿布疹、肛門裂、先天性巨結腸等病。
長期便秘除引起肛門裂而出血外,還可引起痔瘡、食欲減退、精神不振。最近,有人認為小兒長期便秘,蛋白質在大腸中受到細菌的作用而產生腐敗物質,由於小兒肝髒解毒功能不完善,這些物質長期作用於神經系統會引起智力低下。那麼,如何從飲食上防止便秘呢?
(1)母乳喂養的嬰兒。發生便秘者比牛奶喂養者少見,可喂甜菜水、鮮桔子汁等果汁、紅棗或黑棗汁,也可喂蜂蜜水,每日60~90毫升,少則無效。母乳不夠者,每日下午可喂甜煉乳一次(煉乳1份加6份水),煉乳中含糖多,可促使腸道發酵,大便軟化,但含蛋白質少,不宜常用。
(2)人工喂養的嬰兒。牛奶喂養者應多補充水分,可在牛奶中加8%的糖或加適量米湯。可喂蜂蜜水、果汁。按時添加菜泥、菜末、蘋果泥、香蕉泥、粥等輔食。1~2歲幼兒的牛奶用量,每日應給於500毫升左右,並吃粗糧、山芋等。營養不良、佝偻病等患兒除補充營養外應及時治療疾病。
(3)年長兒。多飲果汁、蜂蜜水等飲料,多吃蔬菜及水果,如芹菜、菠菜、桃、杏、香蕉等。在菜湯等食物烹調好之後,可放些芝麻油,有利於排便。
另外,還要訓練排便習慣。1歲左右,即可訓練坐盆大便,一般在每日早晨喂食後進行,逐步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
中醫食療原則:
(1)飲水療法。每天清晨飲淡鹽開水、菜湯等,增加水分能刺激腸蠕動,有利排便。
(2)適量吃潤腸食物。如芝麻、核桃、松子仁等。多吃植物油,有潤腸作用,而且植物油分解產生的脂肪酸,有刺激腸蠕動的作用。
(3)適量選用產氣食物。如紅薯、豆類、土豆等,均可促進腸蠕動,有利排便。
(4)主食。以糙米、玉米粉、麥片為宜。
(5)還可常吃香蕉、荸荠、桑椹、甘蔗等水果,均有利於通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