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小兒斜頸症
斜頸症是嬰兒常見的先天性異常之一,基發生率約千分之四,有此症的嬰兒在剛出生並不容易被發現,通常是在出生的一、二周以後,在胸鎖乳突肌上摸到一個堅硬、不痛且呈紡錘形的腫塊,大小約一至三公分長,幼兒的臉總是朝向對側。由於頭長期偏向一側,又因重力關系而造成顱顏面發生生長畸形,患側前額骨和對側枕骨變為扁平、患側的顏面變寬,即所謂
的“扁頭畸形”。其次是患側下半邊顏面發育不全,大約在八個月大時即可發現,不過一般在三至四歲時,才會變得很明顯。當小孩走路時,身體會代償性提高患側肩膀來保持眼睛水平,久而甚至造成頸或胸椎側彎。
引起嬰兒頸部肌肉硬化的原因至今仍不清楚,據推測可能和胎位不正有關連。有可能是因為肌肉缺血或是肌肉受傷所引起。由於這些嬰幼兒出生時外觀看不出有任何異樣,飲食、排便及生長完全正常,病情有時容易遇到忽略。
寶寶的頭老是歪一邊有病嗎?
如果你觀察到寶寶的頭總是歪歪的,或臉只喜歡朝一邊看,甚至臉蛋好像兩邊不對稱,必須小心是否患有斜頭症,應該醫師放進一步評估。小兒斜頭的原因可能為:
*胸鎖乳突肌纖維化所造成的肌肉性斜頭。
*先天性斜視引起續發姿勢性斜頭。
*骨性斜頭:如寰椎一樞椎一顱骨異常,或半頸椎症等骨骼異常所造成。
*不正常肌肉強力反射造成,如腦性麻痺兒童,因不對稱張力頸部反射亦會造成斜頸。
*急性感染造成第一、二節頸椎脫位,也會以斜頸表現。
左述狀況中,又以肌肉性斜頸最常見,其典型症狀以右側肌性斜頸為列,寶寶頭頸傾向右側(即右耳較貼近右肩)、臉轉向左側;反之,若為左側先天性斜頸,即頭頸傾向左側、臉轉向右方。如患側為右邊,在右側的脖子上可發現肌肉較緊,甚至可摸到腫塊。如果不治療,有的孩子可見到兩側臉部不對稱、眼睛一邊大一邊小。
透過檢查 正確診斷小兒斜頸
1.理學檢查:醫師可以觸診方式檢查胸鎖乳突肌是否有張力較強或局部腫塊。
2.X光檢查:可使用X光排除骨骼性問題。
3.超音波檢查:以超音波掃描胸鎖乳突肌是否有纖維化及其纖維化程度,在超音波檢查通常可將結果分為四型:
第一型:假性腫塊,可在超音波下評估其腫塊的大小
第二型:彌漫性纖維化並有正常肌肉組織
第三型:完全彌漫性纖維化
第四型:案狀纖維化
醫師會依類型不同訂定治療計劃,通常第三型、第四型斜頭可能需要開刀;對於第一型及第二型斜頭,復健治療通常有良好療效,每三個月至半年以超音波追蹤其纖維化腫塊是否散開、患小或是轉型。
患有斜頸症的嬰兒,只要患部肌肉的病變程度不是很厲害,百分之八十均可靠復健得到完全的治療。但另外約百分之二十纖維化較厲害的病例,就得靠手術矯正了。目前對於是否應該手術治療,基本上有下列方法做判斷參考:(1)超音波檢查胸鎖乳突肌纖維化的部位和程度;(2)頸部可轉動的范圍;(3)胸鎖乳突肌觸摸檢查是呈局部腫塊(tumor-like)或整條索狀(cord-like)纖維化;(4)復健治療後改善的程度。
把握黃金期 善用物理治療6招
民間傳統觀念上,以為這種病可不管它,長大後自然會好,事實上的確有一小部分會自然消失,但有些卻可能因為這種延誤,而導致臉部兩邊發育大小不對稱、顏面變形、頸椎彎曲及頭骨變形等後遺症;因此,正確認為這種病的治療,並把握時機就顯得相當重要。
輕度或中度的斜頸症,經過復健治療,在一歲以後如果仍有殘余的頭部傾斜且頸部轉動仍然受限制,也應該考慮手術切斷已失去彈性的胸鎖乳突肌,以期小嬰兒能有正常的頭頸部發育。物理治療方面,主要可分成以下幾種方式:
1.熱敷:可使頸部肌肉放松。
2.超音波:為深層熱治療,可幫助患側纖維化肌肉的血液循環增加,並軟化硬塊組織,一般建議5~6個月大時才施行。
3.深層摩擦按摩:按摩時的方向必須和肌肉纖維走向相垂直,可輕松張力過高的組織,但不可太過用力,以免觸壓到嬰兒的喉嚨及氣管而造成不適。
4.被動牽拉運動:目的在於拉長患側縮短的組織,並增加側彎和轉動的角度;治療時可采仰臥,先固定寶寶肩部,將臉轉向患側,再側彎至對側。
5.主動運動矯正:對側的肌肉力量訓練,以加強肌力入平衡反應。並利用聲音或玩具做視覺吸引或翻正反應,誘發頭轉向患側或側彎至對側。
6.正確的姿勢擺位訓練:喂奶時由患側邊喂食、攜抱時抱在寶寶會將頭轉向患側邊的姿勢、玩具放置患側、將床靠牆(牆於寶寶健側邊)讓光線
注:以上治療方式除超音波外,皆可經由物理治療師指導後,家長在家中自己執行,以增加療效。
當心斜頸症伴隨次發性問題
斜頭症(Plagiocephaly):
由於頸部之轉動受限,嬰兒總是偏向固定之一邊平躺,頭顱因重力變形而產生顱顏不正。從頭頂觀之,患側之前額骨與對側之枕骨變得較扁平,患側耳朵也相對的後移。
[次頁標題= 導航短標題=]小兒斜頸引發的次生問題
患側下半邊顏面發育不良:
一部分嬰兒在新生兒期就有此症狀,與斜頸同時出現;此可能與坐胎不正、患側臉面受壓迫有關。但多數在斜頸出現後幾個月才漸漸顯露出來,可能是因為頭向固定,患側顏面骨和相關肌肉運動受限所造成之廢用性萎縮。
姿勢性斜視:
因為長期歪著頭斜看世界,眼球肌肉做不正之視野平衡代價運動而引起。可見於年齡已大、沒有確切治療完善之斜頸病人。目前大多數孩童都能獲得早期治療,因斜頸而斜視之情況已很少見。
依照上述之特定症狀,嬰幼兒肌性斜頸之診斷並不輕松。如果幼兒有頭頸歪斜之斜頸症狀,卻沒有前面所提之胸鎖乳突肌腫或緊縮的纖維帶,且其頭頸向兩側自由轉動之幅度正常,那麼就不是肌性斜頸。
及早診斷 早期復健
斜頸症是少數能得到完全根治的先天性疾病之一,早期診斷早期復健是最重要的治療方式。如果復健不能完全治療痊愈者,應盡快接受手術治療,這樣對於臉部的平衡發育及端正頭部角度,避免頭部傾斜的後遺症,才是最有助益的。肌性斜頸如果不治療,約五至七成的病人在六個月大時會自行痊愈,只有一成的病人超過一歲時仍有症狀,因此治療的方法為先做物理治療,從出生後二個月內就開始做,持續二或三個月,如果症狀仍持續,則考慮開刀治療。
[1] [2] 下一頁
我們都知道,寶寶缺鋅可能會導致厭食和抵抗力差等問題。對於不年齡
剛剛來到這個世上的小寶貝的一舉一動在媽媽眼裡都是那麼迷
寶寶兩個月隔一日吃一粒伊可新
戶外活動對孩子有很多益處:◆ 寶寶衣服穿得少、行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