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小兒感到肚子餓、尿布濕了、過熱過冷等原因,都會哭鬧。有些哭鬧是小兒的一種本能反應,是生理性哭鬧,屬正常現象;有些哭鬧是因小兒有病,以哭鬧來告訴你他有病痛。對此,作父母的應仔細觀察,結合身體其它表現,認真加以識別,以防延誤孩子的病情。
哭分生理和病理兩種:生理性的哭,其特點是哭聲響亮,哭鬧間歇時精神狀態和面色均正常。
病理性哭鬧,大多是由於孩子身體某部位不同程度的痛苦和不適所致。其特點是突然劇哭,哭聲尖銳呈驚恐狀,四肢屈曲、兩手握拳、額部皮膚皺起。雖經喂奶或將其抱起,嬰兒仍哭鬧不止。哭鬧商歇時精神萎靡、面色蒼白。遇到這種情況家長要警惕,隨時注意觀察。如發現其他症狀,便應及時送往醫院診治。臨床上以哭鬧為突出表現的兒科疾病,常見的有以下幾種:
(2)腸套疊:腸套疊是小兒最常見的急腹症,嬰兒發病率最高。套疊是指腸子的一部分套入另一部分內,形成腸梗阻。危險在於套疊腸管如壓迫時間超過24小時,套入腸管的血液循環受阻,可能會發生腸壞死,此時就會威脅小兒的生命安全。腸套疊有腹痛、嘔吐、血便和腹部腫塊四大症狀,因陣發性劇烈腹痛而出現陣發性哭鬧最多見。在陣發性腹痛時,病兒突然大聲哭鬧、四肢亂掙動,有時伴有面色蒼白、額出冷汗,過10-20分鐘恢復安靜,甚至入睡;但隔30-60分鐘後哭鬧不安。
(3)腹痛:急性腸道炎症、腸梗阻、消化不良、腸寄生蟲病、闌尾炎等均可產生腹痛而使小兒哭鬧不安,哭聲為陣發性,隨腹痛的出現而哭鬧,隨腹痛的緩解而停止。哭鬧時,可有面色蒼白、出冷汗、嘔吐、腹瀉、便血,按摸腹部可觸及包塊。孩子常拒摸腹部,一摸即哭。
(1)佝偻病:又稱“軟骨病”,因缺少鈣質、維生素D所致。小兒除哭鬧外,還有多汗、易驚、煩躁不安、頭發稀疏、方形頭顱、囟門大、囟門閉合晚及雞胸、蛙腹等表現。
( 4 )耳部疾病:小兒容易溢乳,乳汁進入外耳道後容易得急性中耳炎。此時,孩子便哭鬧不安、發熱,用手壓耳屏時哭聲更劇。如果耳朵時鑽進了小蟲,那麼,便會突然發出:“哇哇”哭聲,渾聲亂動,但無眼淚。當外耳道患有疖腫時,除了哭鬧外,還可有發熱,局部腫脹、拒按現象。
(5)急性扁桃體炎:小兒因喉痛而哭鬧不休,多伴發熱,拒乳,夜間哭鬧更甚。
(6)腦膜炎:因顱壓增高而感謝到頭痛,於是小兒哭鬧。此時,哭聲尖銳,前囟飽滿、兩眼凝視無神,頸部強直,不願抬頭,轉頭,四肢強硬不靈活。
(7)肛裂或尿路感染,也會引起嬰兒哭鬧:這種哭鬧發生在排便時。另外,還朋大便帶鮮紅色血液或小便次數增多的現象。
(8)鵝口瘡:是由白色念珠菌(莓菌)引起的。多見於身體虛弱或營養不良的嬰幼兒,尤其是消化不良時更易罹患此病。此時,小兒的口腔粘膜有不易擦掉的奶塊樣白苔,孩子一含到奶頭便哭鬧,因而拒絕吃奶。
此外,得了尿布濕疹以及蛲蟲等疾病時,也可使嬰兒哭鬧不安。因此,家長應仔細查找孩子哭鬧不安的原因,及時帶孩子到醫院就診。
轉奶不要太頻繁 據專家介紹,新爸媽必須在心裡有這樣一個基本的
要不要給寶寶查微量元素
寶寶肋骨外翻,引起肚子大,去
寶寶需要補充DHA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