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親寶網
親寶網
 親寶網 >> 育兒百科 >> 育兒經驗 >> 寶寶健康 >> 嬰兒期:孤獨症
寶寶健康經驗常識教育經驗

嬰兒期:孤獨症

【症狀】:

  兒童孤獨症是一類以嚴重孤獨,缺乏情感反應,語言發育障礙,刻板重復動作和對環境奇特的反應為特征的疾病,約每1萬名兒童中有2-4例,本症多見於男孩,男女比例為4-5:1。

  兒童孤獨症的表現為:

  1.早期表現,不會對親人微笑,如親人要把他抱起時,他不會伸手做被抱的准備,也不會將身子貼近母親。

  2.社交困難,特別孤獨,與人缺乏交往,缺乏感情聯系,即使對父母也毫不依戀,如同陌生人。但與陌生人相處,又不感到畏縮。正常兒童常以凝視對方表達自己的感情與要求,而患兒缺乏與人眼對眼的凝視,不會以這種方式表達感情與要求;患兒到5歲左右,常還無朋友,很少與小朋友一起玩耍,缺乏情感反應,常常說出或做出一些不合社交的事情來。

  3.語言發育遲緩,對語言的理解表達能力低下,無法理解稍微復雜一點的句子,不會用手勢表示“再見”。不會理解和運用面部表情、動作、姿態及音調等與人交往。缺乏想象力和社會性模擬,不能像正常兒童一樣去用玩具“做飯”、“開火車”、“造房子”。有的患兒語言刻板,代詞錯用,如“我要”說成“你要”。

  4.儀式性和強迫性行為,由於缺乏變化與想象力,患兒常常堅持重復刻板的游戲模式,如反復給玩具排隊,總要玩弄自己的腳趾,對自己房間的任何變化都表示反對和不安,加家具的移位、裝飾品的變化等。

  此外,有的患兒還可能有感知障礙,對視、聽、觸等多種感覺遲鈍或過敏。有的存在認知障礙,智力低下,抽象思維能力很差,少數患兒可能伴有癫痫發作。

  【應對措施】:

  治療上最重要的是教育和行為治療,目的是促進對患兒正常行為的教育,特別是社會性行為的矯正,糾正異常行為,如刻板動作等,消除睡眠障礙、發脾氣、多動等繼發性症狀等。藥物治療僅對個別症狀可能有效,如短期嚴重失眠,可用安定,有攻擊行為,可用奮乃靜,促進腦功能的藥物可選用腦復新、腦復康,或γ-酷氨酸,此外,利他林對治療孤獨和語言障礙有效。

  近年來,有人報告,服用芬氟拉明(fenfluramine)治療孤獨症獲得療效,該藥服用後可使中樞神經系統血清素水平降低,減輕多動及刻板動作,改善注意力,對有些病例尚可提高智商。

  氟哌啶醇可改善兒童的孤僻、退縮及某些刻板的行為,藥物的選擇要取決於兒童的年齡、疾病的嚴重程度及病程的長短,劑量也應根據每個孩子的具體情況從最小劑量開始,逐漸緩慢加量,直至出現適當的療效或副反應為止。患孤獨症的兒童,一般病程都比較長,所以用藥治療的時間也相對長一些。家長應注意治療時藥物的副作用,如錐體外系反應、肝功能及心血管以及血象的異常,因此,對患兒定期復查是必要的。

  藥物使某些症狀減輕,有利於行為及心理治療的進行,但目前還達不到根治的效果。藥物本身還不能提高孩子的學習認識能力,也不能建立正常的行為,但有效的藥物可使兒童對環境和管理更為適應。通過藥物、特殊訓練和行為矯治等綜合措施,患兒的症狀能夠得到較理想的改善。

  本症預後大多不良,往往殘留行為障礙,以致適應困難,不能獨立生活,僅少數人年長後,能適應社會生活。預後與智力水平有關,智力障礙嚴重者預後差。

  【發生原因】:

  遺傳因素:患兒的同胞發生本病的同病率較其他人為高,單卵雙生子的同病率較高,41%患兒為長y染色體。他們的父親和兄北也發現有長y染色體,從而提示與遺傳因素有關。

  器質性因素:如腦損傷、母孕期風疹感染,生下後患過腦膜炎、腦炎等。近年來,研究發現本症患兒腦室左颞角擴大較多見,提示颞葉內側結構的病變。

  環境因素:有人認為早年生活環境中缺乏豐富和適當的刺激,沒有教以社會行為,是發病的重要因素。長期處在單調環境中的兒童,會用重復動作來進行自我刺激,對外界環境就不發生興趣。

  本症患兒的父母大多是專業技術人員,受過高等教育,比較聰明,但做事刻板,並有強迫傾向,對孩子冷淡和固執,家庭缺乏溫暖。

  【預防】:

  為幼兒創設開放而多彩的生活環境,給幼兒而愛和教育。同時在嬰兒期的腦炎要重視並及時治療。

  【易發年齡】:

  1歲以後。

寶寶健康
多汗,缺鈣

多汗,缺鈣

寶寶一歲半了,不會說話,不和別的小朋友一起玩。是不是自閉呢?

寶寶一歲半了,不會說話,不

新生兒淚囊炎要“早”治療

怎樣護理新生兒的眼睛

  首先,注意不要強光刺激寶寶的眼睛。寶寶出生前在媽媽

Copyright © 親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