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幼兒貧血常是父母所關心的話題,也是最常見的血液疾病。嬰幼兒的造血系統與成人不同,且常受到成長速度及外在因素的影響,因此各年齡層的嬰幼兒茄發生貧血的原因也各有差異。了解貧血的原因,才知道如何醫治。對父母,對醫生而言,都是一個重要的課題。
什麼是貧血?
貧血是指紅血球或血色素低於正常值之謂。剛出生的嬰兒,其紅血球會輕度增加,在第二周時驟降,至第二、三個月的貧血現象,我們稱之為生理性貧血。因此,美國小兒科醫學會建議,在出生後的前六個月,血色素會低至9或10g/dl,不需緊張,也不需特別處置。但是,出生後六個月至兩歲之間,若血色素低於11g/dl,或是血球容積(Hematocrit)低於33%,則為需進一部評估的指標。
那麼,引起貧血的原因又是什麼呢?
1、新生兒(出生後一個月內)時期,以急性出血、新生兒溶血、先天性感染及敗血症為最常見。急性出血包括臍帶結扎過松、過早,或出生過程中發生生產傷害、頭部血腫。偶而胎兒血液大量流至母體或雙胞胎血液互流,也會造成貧血。新生兒溶血則由於胎兒與母親ABO或Rh 血型不合而造成,嬰兒常會再出生後三、四天內就發生厲害的黃疸和貧血。先天性感染則包括梅毒、弓型蟲屬病、巨細胞包涵體病、先天性德國麻疹及組織胞漿菌病。至於敗血症引起的貧血則是嬰兒於產後感染造成溶血所致。
2、嬰兒期(出生後一個月至一年間)的貧血,則以缺鐵性貧血最為常見。出血、後天溶血性貧血、遺傳性貧血及巨母紅血球性貧血也是原因之一。缺鐵性貧血是嬰兒及兒童其最常見的一種貧血疾病,是因為母親嚴重缺乏鐵劑的攝取導致胎兒鐵質的貯存偏低,或早產兒本身貯存鐵質缺乏所致。至於生長快速而飲食中鐵質補充不足的幼兒也會發生缺鐵性貧血,此時補充鐵質應可改善。如果情況並未改觀,則應考慮嬰幼兒是否有先天性息肉、憩室或出血的情形,而從腸胃道消耗太多的鐵質。海洋性頻謝、球狀紅血球症及鐮刀狀紅血球正等遺傳性貧血,也須作鑒別診斷。至於巨母紅血球性貧血,則是因為幼兒體內缺少葉酸所致。嬰兒吸食了缺乏維生素B12的母奶或喂食羊奶都容易造成葉酸缺乏,兒感染及嚴重的腹瀉也會發生葉酸缺乏而造成貧血。巨母紅血球性貧血乃是次於缺鐵性貧血的第二種常見的營養不良性貧血。
3、最後我們再談談兒童期的貧血。在此階段中,缺鐵性貧血仍是首要考慮的原因。此時,除了因偏食造成的營養不均衡、鐵質攝取量不足外,慢性出血及寄生蟲感染也要列入考慮。其他如急性出血、遺傳性貧血、血友病,或一些罕見的貧血原因(如再生不良性貧血)也須作鑒別診斷。
【導讀】新生兒顱內出血是新生寶寶常
新華網南京10月15日專
喝蔥白水 取蔥5根,取下蔥白洗淨,加入40毫升水,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