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兒常見病症之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受腸道病毒感染而導致的疾病,症狀先表現咳嗽,流鼻涕,煩躁,哭鬧,多數不發燒或有低燒,發病1-3天後,手,足掌及口腔內出現紅疹,疹子的直徑約3毫米左右,當紅疹轉為水疱後會傳染給別人。
生長於手足的紅疹較不易影響寶寶的情緒,但口中水疱破裂則會使寶寶因劇痛而不肯進食。寶寶會經常流口水,並有發燒及不安等症狀。
護理方法:
此病病情較為溫和,可以自行痊愈,不過為防止脫水現象,應多喂寶寶溫開水,果汁等飲料。
如果患兒持續發燒,嘔吐,煩躁不安,應去醫院請醫生密切觀察,治療本病的預防很重要,在流行季節要少帶寶寶到公共場所游玩,教育寶寶養成講衛生的良好習慣,做到飯前,便後洗手,對餐具,生活用品,玩具等應定期消毒.要防止用手搔破水疱而引起細菌感染。
二、小兒發熱護理及治療策略
1.保持適宜的環境。發燒時小兒最好臥床休息,居室內經常通風換氣,但不要有對流風,室溫宜保持在20-22度,濕度宜保持在60-65%。對於夏季熱引起的發熱,通過使用空調或電扇降低環境溫度,就可以幫助小兒降下體溫。
2.注意觀察孩子是否發熱。當懷疑小兒發熱時,應該馬上用體溫計測量體溫,20分鐘後再測量1次,並將測量結果記錄下來。家長也可以用自己的嘴唇吻一下孩子的額頭,或在喂奶時觀察孩子含乳頭是否有灼熱感。
3.必要時使用藥物降溫。對於不宜使用酒精擦浴的新生兒、體弱兒,當體溫超過了39度時,可以在醫生指導下服用一些安全的退熱藥,如百服咛、美林等,也可在小兒前額貼一些有助於退熱的貼劑,如一貼涼。
4. 采取物理降溫。有些小兒雖在服用退熱藥後暫時體溫下降,但藥效一過馬上升高。這時,可以采用物理降溫的方法,如洗溫水澡,水溫要比體溫低3度左右,每次 15分鐘左右,每天2-3次。也可采用酒精擦浴,即用紗布或毛巾蘸上30-35%的酒精擦拭小兒的頸部、腋窩、腹股溝及大腿的內側等部位。但在擦浴時不要過多暴露,避免擦前胸、腹部以免小兒著涼。
5.多給小兒喝水。發熱會使小兒體內失去很多水分,為了防止身體脫水,注意給小兒多喝水或果汁,這樣既可為身體補充水分,又有助於降溫。但也不要飲用過量,以免引起水中毒。保持每兩小時能排出一次很清的小便,加之尿色不深不黃、眼窩不凹、唾液充足,說明水分補充已足。
6.進食清淡易消化食物。小兒發熱時消化功能減弱,飲食宜清淡易消化,多吃半流質或流質食物,如牛奶、稀飯、蛋羹、面片、面條等,不宜吃油膩、高脂肪或奶油食品等。如果小兒食欲不佳,不要強迫進食,以免引起嘔吐。
導語近日,謝楠在微博曬出兒子吳所謂第一次站立的照片,照片中的小
健康咨詢描述:
我家寶寶臉上張東西了
健康咨詢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