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正常時體溫值穩定在攝氏37℃水平(調定點),並在一個狹小范圍內波動,一般腋溫度波動在36.0-37.4℃之間,口溫會高於腋溫0.5℃。而肛溫又高於口溫0.5℃。如果體溫高於這個標准,醫學上稱為發熱,俗稱發燒。許多年輕的爸爸媽媽由於缺乏對發燒的正確認識,導致了許多誤區, 影響了孩子的康復,有時甚至會導致嚴重的後果。
誤區一
發燒都是壞事實際上,發燒對孩子也是“有功”的。發燒表明機體的免疫機制好,是人體的重要自我保護手段之一。多數發燒是感染性疾病引起的,體溫較高時,病原微生物容易死亡;發熱時體內代謝加速,血液循環加快,有利於病原毒素排出;發燒還可以刺激免疫系統,有助於吞噬細胞對病原體的清除作用。適當的發燒有利於增強寶寶的抗病能力。
誤區二
發燒越高病情越重發燒的高低與病情的輕重有一定的關系,但也不盡然。一個體溫只有38。5℃的孩子無精打采,可能比體溫高達40℃還在活蹦亂跳的孩子病得更厲害。病情的輕重,主要應看孩子的精神狀態,而不能僅僅看體溫的高低。嬰兒因為免疫系統不健全,不能充分發揮功能,往往在病得很重時不發燒。
誤區三
發燒會燒壞腦子這是一種誤解。人體大腦細胞的主要成份是蛋白質,通常要在42℃以上才會逐漸被破壞,而一般疾病引起的發燒很少會超過此溫度, 所以40℃以下的發燒, 並不會對腦神經組織造成直接傷害,因此不用擔心發燒使“腦筋變壞, 智力變差”。只有小兒患了腦炎、腦膜炎等疾病伴有發熱時,腦質本身受到病毒或毒素破壞,才會損傷到腦細胞。
另外,部分孩子發熱時會出現高熱驚厥,如果沒有及時處理而出現頻繁的驚厥或驚厥且持續時間過長,可能對大腦有影響。
吃的太多睡覺不好
概 述 手足口病是由於腸道病毒感染引起的
拉式櫃門安全扣 為了孩子的安全,家庭
我們常常會聽到一些爸爸媽媽這樣要求孩子:“你要做個好